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古诗文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ag真人国际官网

◎材料一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勾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材料二
范蠡
[清]杜璞
功成身退任夷犹,似水臣心何去留。
识得扁舟五湖趣,纵然宦海亦轻鸥。
◎材料三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注释】①戮力:并力,尽力。②临:到,进逼。③处安:共处安乐。④意:意志。⑤奉邑:供给俸禄的封邑。⑥鸱夷子皮:范蠡的别号。⑦间行:潜行,从小路走。⑧什:同“十”,即十分之一。⑨赀:同“资”。⑩该诗歌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①今既以雪耻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①     
②竟灭吴
参考成语法:有志者,事竟成
②     
③居无何
课内迁移法: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周亚夫军细柳》)
③        
④范蠡事越王勾践
查阅词典法:a.事情;b.从事;c.侍奉,伺候。
④     (填序号)
(2)请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4)请你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结合材料一、二,给范蠡撰写人物评论。
a.君臣关系
b.廉政建设
c.治家理财
(5)“舟”在诗文中有许多别称,如“扁舟”“孤舟”“帆”“船”“舸”“舫”等等,在中国诗文中“舟”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情结。请综合材料一、二、三,探究“舟”这一意象在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内涵。
图片
参考答案
图片

图片

【分析】参考译文:
范蠡尽心尽力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20多年,最终灭了吴国,洗刷了会稽的耻辱。以后,率兵北渡淮水,兵临齐、晋,号令中原各国尊崇周王室,勾践因此而称霸,范蠡号称上将军。返回越国后,范蠡认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安居,而且勾践的为人,可以跟他共患难,很难跟他同安乐,就写信告别勾践说:“我听说,君主有忧,臣子就应劳苦分忧,君主受辱,臣子就应死难。从前君王在会稽山遭受耻辱,我之所以不死,是为了复仇的大业。现在已经洗刷了耻辱,我请求惩罚,判我死罪。”勾践说:“我将和你分享并拥有越国,要不然我就要惩罚你。”范蠡说:“君王根据法令行事,臣子依从志趣行事”。就装上他的轻便珍宝珠玉,私自和他的随从乘船飘海离去,再没有返回越国。于是勾践为了表彰范蠡,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
范蠡在齐国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吃苦耐劳,努力生产,父子治理产业。住了没有多久,积聚的财产达到几千万。齐国人听说他贤能,请他做丞相。范蠡叹息说:“当百姓积聚千金,当官做到丞相,这是普通百姓能达到的顶点了。长久享受尊名,不吉祥。”于是交还相印,散发全部家产,分给朋友和乡亲,只带着贵重的珍宝,秘密离去,到达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定居。他认为陶地是天下的中心,交易的道路畅通,做生意可以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又约定父子耕种、畜牧,贱买贵卖,等待时机转卖货物,以求获取利润。没有多久,就又积聚了累计达到万万的财产。最后他老死在陶地,所以世代相传叫他陶朱公。
【解答】(1)本体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①既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一个人坐在食器(皂)前扭头的样子,表示吃饱了。本意即吃完饭,引申为尽、完。由尽、完虚化为表示已经。
②有志者,事竟成: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竟:最终、终于。
③居无何:过了不久。居:经过。
④句意:范蠡侍奉越王勾践。事:侍奉。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范蠡于是就打点包装了便于携带的珍贵珠宝玉石,亲自和偏爱的随从乘船从海道走了,始终不再返回越国。故断为: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注意关键词:忧:分忧。句意为:听说,君主有忧,臣子就应劳苦分忧,君主受辱,臣子就应死难。
(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要依据文中的具体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第一段的信息“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范蠡帮助勾践兴越灭吴的曲折艰辛过程,可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谋、尽忠报国。由“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可知其不留恋功名,不贪图富贵,急流勇退、功成身退;根据第二段的信息“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可知其转换角色,弃官务农、经商,体现了他人生的大智慧、大哲学。他经营有方、生财有道。范蠡从越国的上将军变为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潜心从事生产,埋头苦干,迅速致富,可见范蠡善于治家理财。
(5)本题考查对意象内涵的理解。此题可结合材料中提供的语句解释“舟”的多重意蕴。舟不仅载文人们远游,也走进文人的内心世界,以它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审美意蕴备受文人青睐。它的意蕴通常有:一、羁旅漂泊,孤苦无依。舟作为水上漂泊之物,行驶在茫茫的江湖之上,其无所依持、行无所止的特性,自然容易让人想到孤独漂泊,特别是在诗人离家或无助的时候,舟便成了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象。如李白《渡荆门送别》,表达游子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二、远离尘世喧嚣,隐遁,追求自由。如范蠡所乘扁舟,“识得扁舟五湖趣,纵然宦海亦轻鸥”及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百,用动词“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表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三、表达理想与志向。舟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人们可以借助它到达彼岸。如李白《行路难》、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舟就像是连接起此岸和彼岸的一座桥梁,因此,文人们常借舟表达渴望能够得到引荐,一展宏图,实现匡时济世之志。四、“扁舟”还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和痛苦。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舟从交通工具走向文学审美,从世俗走向艺术,饱蘸文人们的家园之思、离别之情、孤独之感、归隐之向和援济之求。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