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昧爽促饭,而担夫逃矣。久之,店人厚索余赀,为送浪穹②。遂南行二里,过一石桥,循东山之麓而南,七里,至牛街子。循山南去,为三营大道;由岐西南,过热水塘,行坞中,为浪穹间道。盖此地已为浪穹、鹤庆犬牙错壤矣。于是西南从支坡下,一里,过热水塘③,有居庐绕之。余南行滕间,其坞扩然大开。西南八里,有小溪自东而西注。越溪又南,东眺三营,居庐甚盛,倚东山之麓,其峰更崇;西望溪流,逼西山之麓,其畴更沃;过此中横之溪,已全为浪穹境矣。三营亦浪穹境内,余始从鸡山闻其名,以为山阴也,而何以当山之南?至是而知沐西平再定佛光寨,以其地险要,特立三营以控扼之。土人呼营为“阴”,遂不免与会稽之邻县同一称谓莫辨矣。
【注释】①选自《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②浪穹:地名。③热水塘:云南俗称温泉为热水塘。
(3)文中作者是怎样发现自己把“三营”误听成“山阴”的?
(4)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本文同为散文游记,两位作者面对山水之景时的心境却有所不同,请结合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十八日,天亮时催促吃饭,但挑夫逃走了。很久,店主人多要我的钱,为我送行李到浪穹县。于是往南行二里,过一座石桥,沿东山麓往南走七里,到牛街子。沿山往南去,是到三营的大路;从岔路向西南,过热水塘,在坞中行走,是到浪穹县的小路。原来这里已经是浪穹县、鹤庆府犬牙交错的接壤地带了。于是往西南顺着一支坡下,一里,经过热水塘,有民房环绕。我往南从田间走,山坞豁然大开。往西南走八里,一条小溪从东向西流。越过小溪又往南走,向东眺望三营,居家很兴盛,傍靠在东山麓,那里山峰更高大;向西眺望溪流,紧逼西山麓,那里土地更肥沃;越过这条横穿山坞的小溪,已经完全属干浪穹县境了。三营也在浪穹县境内,我最初在鸡足山听到三营之名,以为是山阴二字,但为什么位于山南呢?到了这里才知道,西平侯沐英第二次平定佛光寨,因为它的地势险要,专门建立三营来控制。当地人读营为阴声,于是不免与绍兴府会稽相邻的山阴县称谓相同,不能分辨了。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字义。①句意:店主人多要我的钱。赀,钱财。故选②。
②为虎作伥: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为送浪容:替我送行李到浪窗县。为,给、替。
③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循山南去:沿山往南去。南,方位词作状语,向南。
④分析篆书“畴”的字形可知,左边是四四方方的一块田地,右边似被犁耕过的弯弯曲曲的田沟。故“畴”的本义是田地。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这几个词语的意思:盖,大概。此,这。为,是。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错壤,交错接壤。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余始从鸡山闻其名,以为山阴也,而何以当山之南”可知,作者根据自己的常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而“三营”位于山之南,又怎么可能叫“山阴”呢?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抑郁凄苦,只得寄情山水,希求能从美好风景之中排解自己心中的郁闷。《小石潭记》中,作者初闻水声,又见小潭,看见鱼儿欢悦,潭水清澈,心中觉得愉悦。但一被小潭周围凄清的氛围所触发,被贬的凄苦就又涌现出来。乐只是表象,悲才是实质。柳宗元笔下的自然景物皆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而徐霞客一生并未入仕,他生来有奇癖,很想外出探询名山大川的奥秘,而且想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所以在他的笔下,自然景物皆是自己的探访的对象,不存在排解自己某种情绪的可能。感受自然之美好奇绝,为天下山水作志,是他的志向所在。
分享到
- 492889801
- 客服微信
复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