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屏显课题。)
1.认识“记”。
“记”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介绍作者
欧阳修,北宋十分有名的一个文学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和范仲淹一起曾多次参与改革,但是屡遭贬谪,这篇文章,就是在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时,与民同乐,寄情山水,写下的一篇千古名作。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学主张是“言简而意深”,语言很简洁,但是意味很深远。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同学们齐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情。
(生齐读。)
2.师画山的简笔画,并板书:“山”
哪个字表示“都”的意思?
“其”、“尤”,怎么解释?
3.接着往下看,还有哪些景物能进入这幅简笔画呢?
(酿泉)
4.(手指黑板,语音停顿),需要抓住文中哪些关键词?
画在哪里?水流大小?
(师简笔画水,板书:“水”。)
5.谁能上来画一画醉翁亭呢?
师:哪些词语对于画好亭子至关重要?请你们找出来。
(师稍作修改,使画面更美,板书:“亭”。)
注意字词:作、名、于、辄等字词
注意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屏显第二自然段。)
6.第二段又有怎样的风景和画面呢?大家先齐读一遍。
用以下句式表达:我从“ ”这句话,看到了 的画面。
三、以读代析,品读课文
1.把第一段进行了“变形”,读出味道。(屏显)
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读出:自问自答的韵味。借助语调(升调)和语气这两种朗读方法。】
2.醉翁亭像一个精美的礼品层层打出,周围的环境又这么美,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啊?
(惊喜、快乐、开心……)
3.第二段怎么读呢?
【音乐美:对偶句读得节奏鲜明,散句读得从容舒缓。】
4.(屏显第一自然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用红色标示。)
请大家联系欧阳修当时的处境和心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醉翁之意不在酒”沿用至今,已经固定成一个成语,词义发出改变,请造句。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根据关键词来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