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自由阅读。
二、了解作者
师:你们看本文作者叫罗素,听说过这个人的举手!啊,你听说过呀!你啥时候听说过呀?
生:我以前知道他是一位数学家。
师:你怎么会知道他是数学家呢?
生:以前我听过一个数学家的演讲比赛。
师:哦,就讲到了他是一位数学家,你参加了吗?
生:没有。
师:听别人讲的啊,也不错的。
师:你好像也举手了,你怎么知道罗素的?
生: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
师:你看的是什么书?
生:类似散文。
师:你知道他是什么家?
生:他是英国的哲学家、作家
师:那刚才的同学为什么说他是数学家?
生:他也是数学家。
师:哈哈,对,他也是数学家。同学们爱看书值得学习啊!“也是数学家”从这看出这个人很——
生:很渊博。
师:对,很渊博,很博学,文理兼通。
生:我觉得应该包含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吧。
师:说得非常好,自转的序就是应该包括它的核心思想。还有呢?
生:短小精炼。
师:短小精炼,那这个短小的内容,精炼的内容里面,应该表达什么呢?
生: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师:大家都说到了一个词“核心”,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表现了“核心”的东西。下面,我们来看看。
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遍课文。
师:好,读得很好。读了两遍了,那同学们来回答一下:这篇序告诉我们这本书的核心是什么?——一位同学举手了,两位,三位……越来越多了,多数同学还没举手。放下,大家交流一下,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来!
生交流。
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吧!谁来讲?你来!
生:我理解的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师:这就是这篇序的核心,也就是他这部自传的核心。变成自己的话就是“我罗素活着的——”
生:我罗素活着的意义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
师:这样来写一篇短小的序就把书的核心的东西写出来了。它对于我们读者来说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读者来说读序的好处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生迟疑。
师:就是说我们还没看这部自传呢,先看序言,序言把书的核心内容写出来了,对我们读者来说,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你说!
生:在我们读这本书时,能更好体会书的内容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师:那位同学你说!
生:我们通过读序可以更深入了解这本书。
师:好,坐!你说!
生:序能表现书的主题思想,我们先读序,再读书,就可以比较容易理解。
师:说得好!容易理解,就是说这个序可以帮助谁?(读者)更好地读懂这本书,理解这本书。现在,大家是不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啊?你们正在读哪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大家知道吗?整本书阅读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好好地读它的序言。记住:整本书阅读的一个好方法就是好好读它的序言。因为序言是极其精炼的,它把整本书里面的核心内容都通过精炼的语言告诉我们了,就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这样就比较容易地把握了书的内容。”
四、课文学习
第一个任务:我们来看看这样一篇小小的文章,它在结构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个任务:我们来看这篇小小的文章在语言上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个任务: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启发和教益?
这些主要是同学们自己来解决。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级台阶一级台阶来攀登。下面,同学们自由结合,两个三个都行,先来探究这篇文章的结构,开始!
生探究交流。
三分钟后
师:好了,同学们,谁能说说?你来说1
生:总分总。
师:怎么就是总分总?
生:第一段先总写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的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个追求。第二、三、四段分别展开,最后一段总结。
师:你们是不是都看出来了?(是)我觉得你们只是表面看出来了,你们老师讲过文章有一种结构叫总分总,但那只是表面的东西。来,我们读一下这句话“对爱情的渴望——”,一二!
生读。
师:三方面,对吧?
大家知道不知道,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从文章写作方面来讲,它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打开一本书,我们想了解书的内容的时候,我先看这本书的——(序)但,有时候没有序。我们可以看这本书的目录,我们看了目录后,就可以知道内容框架。如果我们不读这本书后面的内容,就读这句话,就像这本书的——(目录),因此,我们就把这样的句子叫目录句。这样的句子告诉了我们,作者在后面很可能是就着目录句所写的这几方面一一展开,对不对?抓目录句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好了,后面就开始一一来写了,我们说后面的内容与目录句形成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就把这三段叫做什么段?(对应段)写下来。到了文章的最后又来了个什么?(总结)对,总结。因此我们就把这种结构叫总分总结构。
其实,这是一种目录句和对应段的关系。具体到某一个对应段时,它是对某个句子具体给怎么了?(扩展)对,扩展了。你看前面目录句的第一个句子是“对爱情的渴望”,后面对应段给扩展时,扩展到几个方面了?(三个)好的,第一方面是什么?作者用的是什么词领起的?(首先)第二方面用的是?(其次)第三方面呢?(最后)这就叫扩展。怎样写好具体的对应段?就是把它扩展起来。这是我们认识结构的刚才大家说结构是总分总,说出来似乎很简单,但这里是有学问的。今天,跟程老师学了一个什么呀?(目录句和对应段)好吧,这样以后你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目录句,下面,一一对应展开,展开时我们可以用表示顺序的词语。
好了,这是我们学习结构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程老师要问大家了:它的目录句排列顺序和后面对应段的排列顺序一致吗?(一致)也就是说,第一是谈爱情的,第二是对知识,第三是对人类的同情。我觉得可以,第一放第三,第三放到第一,同意吗?大家不同意啊,说说为什么?
生:目录句和对应段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按顺序写文章层次才清楚。
师:非常好!目录句中是这个顺序,对应段也应该是这个顺序。这个理由能说服我。但是,我又说了,我把目录句的顺序也调整了,对应段的顺序再和前面一样调整,行吗?同意的举手?不同意的举手?说理由!
生:因为这三方面应该是一个比一个深刻的,层次是递进的。
师:这之间是有逻辑关系是吧?你认为是有递进的关系,是吧?你给我解释解释,我怎么没看出来呢。
生:因为……爱情应该是表面的。
师:哈哈,原来爱情是表面的啊,你问问在座的老师同意吗?我就不同意,爱情怎么是表面的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你说说。
生:爱情是针对个人的。
师:哦,爱情是针对个人的?也对,爱情是在个人身上发生的,所以放在第一,也就是凡是个人的都放在第一,哈哈。大家笑
生:(这三方面)也就是对世界……贡献越来越深,越来越大。
师:我觉得这思路挺好的,但是,你还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再想想!
生:对世界意义的由浅到深。
师:由浅到深?爱情就是浅的,和刚才同学一样认为爱情是表面的?你说说!
生:我认为是由小到大。
师:由小到大,你是怎样认为的啊,具体解释一下!
生:首先,爱情应该是属于个人的,私人的问题;再谈到对知识的渴求,这应该属于梦想;再上升到人类,这是一个升华。
师:好的。你给补充一下!
生:第三段“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可以知道,知识前面有一方面,同情在最后一个,它们三个是不能变的。
师:那么,你同意前面同学由小到大的看法?
生:我同意。
师:还有谁来补充吗?我觉得,同学们已经基本把它找出来了,这三者之间是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是一个由个体走向全人类,是一个由小到大的关系。我们为刚才的两个同学鼓鼓掌!
师:我特别高兴是因为同学们认识到了这三者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这就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作者,罗素在写这三方面时,对这三方面的顺序是有考虑的,不是随便的。同学们,以后你们写文章时,也要这样,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定要有一个严密的逻辑关系。懂了么?好。
关于结构,第一个台阶,同学们解决的很好,我非常满意。
下面,我们攀登第二个台阶,看这篇文章的语言。
师:请同学们找出你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或两个句子,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同桌、前后桌互相交流。
三分钟后
师:好了,停下来吧,同学们。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找的句子,任何一个句子都可以的,谁先来?好,你先说吧。读一读,说一说,
生:第四段“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爱情和知识充满了快乐,而同情则有悲剧气氛,是最真实的社会。
师: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生:我刚才说的就是。
师:哦,那你再说一遍。
生:“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爱情和知识充满了快乐,而同情则有悲剧气氛,是最真实的社会。
师:你说的好高深啊,我觉得你比罗素的语言差不到哪里去。那我要问问你,“云霄”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指很美好的事情。
师:是的,很美好的事情,对爱情和知识的追求给他带来美好的享受。“同情心把我带回尘世”中“尘世”指什么?
生:就是包涵苦难、孤寂、贫穷和痛苦的世界。
师:好的,就是现实社会。前面对爱情和知识的追求好像还是属于一种既美好又理想的东西,而这种美好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人人都有,可能更多的人是处在一种苦难当中。所以,现实、尘世是一种苦难。那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生:因为它有一个对比,理想中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的世界的强烈的反差。
师:那我再问你,把这个句子去掉,你看在文章结构上会出现什么问题?
生:如果去掉,就直接从爱情和知识转变成同情心,显得突兀。
师:意思是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
师:非常好。这个句子的主要作用在于过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大家看,一二两个对应段,看一看,有没有过渡句。
生:有。
师:读一读。
生: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
师: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同样的”指什么?爱情过渡到知识。也就是说,对应段在行文上还有技巧,就是使用过渡句,这样就使这三个段落之间过渡紧密。这就叫写作技巧。
师:但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爱情和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个过渡句与“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是有一点点细微的差别的,是不是?谁来说说这个差别是什么?
生:二三段的过渡句是一个小的方面,三四段过渡句是一个大的方面。爱情和知识是理想中的社会,同情心是现实中的社会。爱情和知识是一类的。
师:哎,好,你这个逻辑思维很好,你看出来了,在罗素看来,前两方面可以划在一起,它们通过过渡句过渡到第三个对应段,从而显示这第三个对应段的重要性。非常好!这就是思维,思维讲究严谨。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我喜欢“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句话写出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力。
师:你说的真流畅,我还没听清楚你就说完了。我要问你啊,这个句子用了比喻,比喻句必然有喻体,有本体,这里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
生:本体——三种感情,喻体——飓风。
师:“苦海”是不是?
生:是
师:苦海的本体是什么?
生:生活
师:可以,生活、人生
师:“绝望的边缘”我们不好说它一定是喻体,我们就说说它的意思?
生:生活中的一些困难。
师:作者怎么了?
生:给他带来了一些困难。
师:嗯,所谓的绝望,他在生活当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他遇到了打击,遭受过坎坷,这种打击和坎坷使他到了绝望的边缘。但是,是什么力量支撑他活下来了呢?
生:这三种力量。
师:如果没有这三种力量,他很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所以,这是他的精神支柱,有了这些精神支柱,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怎样?(都不怕)即便是到了绝望的境地,他依然能够起死回生。这个句子非常好,一起读一下。
师:还有吗?你说!
生:我有一个问题。
师:哦,你有一个问题,太好了!说说!
生:还是刚刚的句子,是说“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把他“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师:三种感情把他吹到绝望的边缘,你的理解是另外一种理解,是吧?
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是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一些困难和痛苦,所以,他被这三种感情吹到了濒临绝望的境地。
师:你认为他对三种感情的追求与现实中很多人的观点是——(冲突的),当他对这三种感情进行执着的追求时,遭遇到什么?(反对),对,遭遇到别人强烈的反对,强烈到什么程度?(濒临绝望的境地)对!我还能不能追求下去呢,我追求这三种强烈的感情困难太大了。同学们,你们知道罗素为了这三种追求做了些什么吗?他为了反对核战争,在他80多岁高龄时上街参加游行示威,结果被捕入狱了,被关了很长时间。他一生多次被捕入狱,原因都是因为他主持正义,他的追求遭遇了别人的强烈打击,使他都到了绝望的边缘。但是,话又说回来,是什么支撑他活下来呢?
生:是这三种感情。
师:对,你的理解和刚才那位同学的理解都是有道理的。你们的表现特别好。我们真的应该深入思考,玩味咀嚼语言文字。
文章里的句子,大家还有想说的吗?没有了,你们没有了,我要考你们了。哦,同学你说!
生:第五段“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这句话是本文的最后一句,总结了全文,写出了作者认为自己活着的意义,就像课文旁边问的“既然活得这么辛苦,为什么作者觉得值得?”我觉得因为这是作者想要追求的,即使再苦也是值得的,我觉得这句话给了我们启发,同时也留给我们一个反问:如果我们的人生非常辛苦,你觉得值得吗?你愿意再活一次吗?我觉得最后一句话让人深思。
师:非常好,大家为她鼓鼓掌吧!我觉得我们同学真的开始被罗素语言给触动了,触动了你心灵的琴弦,非常好。
师:还有一个句子,可能是因为年龄的原因,你们不愿意谈。在第二段“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啊,这跟你们的年龄有关,你们还没有体会到爱情的美好,将来你们一定会体会到的。人活着没有爱情是非常悲哀的,人的幸福,来自亲情、友情和爱情,当然,像罗素这样的伟人的人生幸福还来自对人类的同情,但我们一般的人来讲拥有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就是幸福的。你们知道宋代有一个词人叫秦观,他写过一首词,叫《鹊桥仙》,描绘爱情的美好,他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多美好啊!金凤玉露一相逢,见上一次面,便胜过了人间无数,多美好啊!这个大家以后慢慢体会,长大后体会会更深刻。
下面,让我们把这篇文章再完整地读一遍。
师:同学们听我来读一下倒数第二段。大家注意这篇文章应该怎么读法,语气、语调、有什么技巧。师范读,感情充沛。
师:第三个任务,我们不用花时间来做了,刚才有的同学的发言已经表现出你们已经受到这篇文章的深深触动。我想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开启人生的启蒙,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活着?是为了考试考一个满分吗?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吗?请同学们思考。
好,下课!
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