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ag真人国际官网

   一、猜读入题

师:同学们,老师依据一首古诗的意境创作了一首现代诗,我们请一名同学朗读给大家听。大家猜猜,这是哪首古诗?

(屏显。一生读。)

钓徒  我是寒江上垂钓千年的钓徒/千与千寻/千年孤独/千山雪湮灭了我的来路/万径鸟音绝我迷失了归途/身如不系舟心如菩提树/披蓑戴笠我只是钓徒/钓雪钓静钓孤独

生(众):柳宗元的《江雪》。

师:同学们了解柳宗元多少?

生:他是唐代文学家。

生: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同学们从这首诗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柳宗元?

生:孤独的柳宗元。

生:高傲的柳宗元。

生:倔强的柳宗元。

师:是的,这首小诗还表现出大文豪描山绘水的高妙手笔。孤傲的柳宗元走进永州的山山水水,写了流传千古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师板书课题。)

    二、疏通文意

1.读准确。

师:学习文言文,第一关就是读,初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好长句的停顿。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生齐读。)

师:谢谢!有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和句子停顿吗?

生:“彻”(chè) 有同学读成了“砌”(qì)。

师:这是弄混了形近字。

生:“翕”(xī)有人读成了“hé”。

师:“翕”不是形声字,大家看字形,上“合”下“羽”,鸟儿合拢羽毛,舒缓优雅。(师模仿鸟儿合拢翅膀的动作,生会心微笑。)“翕”的意思课下有注释,大家看是———

生(众):缓慢。

师:还有读错的字吗?

生:“悄怆幽邃”的“悄”,在这儿意思是寂静,和“悄然离去”的“悄”意思一样,要读“qiǎo”。

师:你说得很好,多音字要根据意思辨别读音。哪些句子节奏需要注意?

生:“潭中鱼可百许头”怎样读?

师:哪位同学能帮忙?

生:“潭中/鱼可百许头。”

师: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生: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生: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读法,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应读成“潭中鱼/可百许头”。

师:两位同学都很善于思考,这两种理解都可以,前者把“潭中”理解为“在潭中”,这是名词作状语的特殊用法;后者把“潭中”理解成“鱼”的定语,也说得通。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文应注意的字音、句子节奏。

(屏显。生齐读。)

佁(yǐ)然不动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

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犬牙差(cī)互悄(qiǎo)怆幽邃皆若空游/无所依 其岸势/犬牙差互

2.读通顺。

师:读文言文是一种享受。不过,这种享受要建立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两人结组,对照课下注释译课文,解决不了的难词难句提交全班讨论。

(生合作译课文,师巡视指导,结束后全班讨论解决难题。)

生:“斗折蛇行”是什么意思?

生:向北斗星那样曲折,像长蛇爬行那样蜿蜒。

师:理解很准确,这儿的“斗”“蛇”属于名词作状语。大家还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的用法吗?

生:“潭西南而望”的“西南”,“其岸势犬牙差互”的“犬牙”。

师:方位名词作状语在本文有多处,大家找一找。

生:“从小丘西行”的“西”,“下见小潭”的“下”。

师:同学们很善于总结,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屏显,学生抢答。)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蒙·络摇·缀(缠绕;连结)2.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俶尔·远逝(向远处)4.·斗 折·蛇 行(像北斗星;像长蛇)5.·凄 神寒·骨 ,·悄· 怆幽邃(使凄凉;使寒冷;寂静;悲伤)6.·以 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因为;凄清;能够;停留;就;离开)

师:谁愿意以朗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生举手,师挑4 位学生一人读一段。)

师:四位同学都以朗读展示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读得准确、流畅。他们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进步呢?

生:还应该读得再有感情些。

生:这几位同学在突出情感方面还不够,像“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就没有读出惊喜的感情,写鱼的这一段也没有特别突出快乐之情,最后一段要读出伤感。

3.读出文脉。

师:你评价得很到位,浅层次解读如雾里看花,不能领会文章要旨。下面老师领大家读一遍。

(师配《高山流水》范读,生跟读。)

师:本文是一篇游记,请大家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看作者依次描绘了哪些景物,并找出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生讨论交流。)

师:哪位同学领大家理出作者的游踪?

生:表明作者游踪的句子依次有“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坐潭上”“记之而去”。

生:作者依次描写了篁竹、水声、潭水、石头、潭周围的树、潭中的鱼、小溪。

生:表明作者心情的句子有“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生:还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表现情感的句子。

师:你能给大家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凄”是“凄凉”的意思,“怆”是“忧伤”的意思,可见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既凄凉又忧伤的。(师板书“凄怆”。)

师:同学们,现在课文的文脉已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请看大屏幕。

(屏显。)

游踪                 景物       心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水声       心乐之

下见小潭             水石树

潭中                 鱼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溪

坐潭上竹树环合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记之而去以         其境过清

(生举手。)

师:有疑问吗?

生: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后来又悲伤了呢?

师:你非常善于发现问题,这可是本文最主要的问题呀!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

      三、缘景明情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具体的描写句,概括前三段所写景物的特点。(生小组合作交流。)

生:水声悦耳,水尤清冽。

师:请结合具体的词句谈。

生:“如鸣珮环”,这是比喻的说法,就是水声像玉佩玉环相撞发出的声音,叮叮当当,清脆悦耳。

师:很好,水声让柳宗元产生了美好的联想,如此“未见其潭,先闻其声”的写法也很吸引读者。

生:我说说小石潭最主要的景物“石”的特点,由文中的“全石”“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可以看出石头形状多姿多态,很奇特。

师:概括得很好。

生:小潭的树是清翠茂盛,作者说“青树翠蔓”,可见它青翠。

师:下文还有表现树的特征的句子吗?

生:“四面竹树环合”也表现了树很茂盛。

师:这样左右勾联,我们的理解就全面了。

生:作者后来说的“凄神寒骨”“以其境过清”这些感觉都是因为这儿的树青翠茂盛使环境显得很清幽。

师:我们已经接近文旨了。请一位女生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和感情呀?

生(众):赞美,愉悦。

师:语气先是舒缓。听到水声,见到小潭时有惊喜,语速要怎样变化?

生(众):快一些。

师:还要注意句子的重音。那我们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小石潭的美景。(一女生朗读第1 段,其他学生闭目倾听。)

师:作者寥寥几笔勾画,清水、奇石、翠树、美潭好像就在我们眼前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亦是“如鸣珮环”!来,我们继续游览小石潭。接下来,我们会看到怎样的美景?

生:作者描写了快乐调皮的鱼。

师:请具体谈谈。

生:作者先写鱼“佁然不动”,像呆住了一样。接着又写了它们的动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这样就动静结合写出了鱼的调皮可爱。

生:这样写突出了鱼像与游人逗乐一样,一如作者说的“似与游者相乐”。

师:怎样逗乐?

生:鱼不动时,好像对游人说“来抓我呀”!等游人靠近它们时,它们又忽然游跑了。

师: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也被这调皮的鱼儿迷住了,柳宗元也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色中了。本段除了欢乐之情,还有些句子也表现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大家找一找。(师板书“景语皆情语”。)

生:“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现出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师:赞叹什么?

生:“空游”一词是赞叹水清,清得透明,清得虚无。

师:很好,还有吗?

生:“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也写出了水的清。“澈”是日光照透了水,“布”写了鱼的影子印在石头上。

师:柳宗元不愧为游记散文的鼻祖,此段以鱼写水,侧面烘托的写法历来令人叹服。水清、鱼乐、人欢,请大家轻吟慢诵,读出鱼的轻快活泼,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生自由诵读。)

师:好,读美文真是享受!下面我们看第3 自然段,小溪展现出怎样的美?

生:曲折,从“斗折蛇行”可以看出。还写了溪水,“明灭可见”的“明”写了溪水的明亮。

师:换一个美词?

生:波光粼粼。

生:“不可知其源”还写了源头的幽远。

生:“犬牙差互”还写了石岸的奇特。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生: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

师:真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呀!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小石潭之美。小石潭景物富有画面感、层次感,最核心的是一泓清潭,潭中有快活的小鱼,潭四周的竹树宛若碧玉环拥抱着小潭,远处是苍翠的山,山上蜿蜒而来的是一条小溪,流水潺潺,如鸣佩环。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石潭?

生:清幽。

生:秀丽。

生:奇特。

师:是的,一个秀美的小石潭!(师板书“美”。)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生: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寂静、太凄清了,作者触景生情,伤感起来。

师:你对“清”的理解很好,“凄清”是一个情景交融的词语。(师板书“凄清”。)

师:再回想前文描绘的景物,好像都给人以“清”的感觉。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水声清脆,树木清秀,石头清奇,鱼儿清闲。

生:潭水清冽,环境清幽。

生:源头清远。

师:“清远”一词意蕴丰富,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生:席慕蓉有一句诗———“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很让人伤感。

师:如果你们到了小石潭,会不会也“以其境过清”和柳宗元一样感伤呢?(生笑,摇头。)

师:冰心曾说过:古今中外写景状物的诗文,都是作者从自己的主观眼光和心情中赋予了他们所接触的景或物以特殊的性格和生命。在柳宗元的笔下,优美的景物描写背后,隐藏着一种无可排遣的悲哀,因而在明秀中透着清冷。

生:因为柳宗元很有才华,却被皇帝贬在永州,小石潭这样秀丽,却因处在偏僻的地方没人赏识,作者为小石潭的处境感伤,也为自己感伤。

师:知人论世读古文,这位同学能结合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和心境来理解文旨,很好。请看大屏幕。(屏显创作背景。)

师:看完这段话,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柳宗元和小石潭都像是一颗稀世明珠,却很少有人赏识,真是可惜!

生:柳宗元在挫折磨难中并没消沉,值得我们学习。

师:美文不仅读来悦耳赏心,还饱含人生的启迪,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可要积累起来呀!

  四、循脉背诵

(生依文脉积累文中美词“如鸣珮环”“青树翠蔓”“参差披拂”“佁然不动”“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等,再循文脉试背全文。)

师:积累经典名篇,体悟古人亲近自然的情怀,让经典驻扎于我们的青春岁月!就让我们以朗朗的背书声结束本节课吧!

(生齐背课文。)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