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目标】
1.认识“钓、拢”2个生字,会写“钓鱼”等7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对蒲公英的喜爱。
3.知道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 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谈话引入
1.复习词语:吹蒲公英。
2.师生合作读第1、2自然段。
二、“我”的发现:聚焦草地的变化
1.出示任务一:
“我”的发现
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草地变换颜色的句子,并试着填一填,说一说。
早上,草地 ;
中午,草地 ;
傍晚,草地 ;
2.学生自学。
3.交流草地颜色的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4.小结:原来,作者一边留意了草地的变化,一边在不断思考,不停动脑筋。
三、探究原因:学习观察的方法
1.出示任务二:
探究原因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草地变化原因的句子,并尝试填一填,同桌互相交流填空。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 ;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 ;
傍晚,草地又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 。
2.学生自学。
3.交流草地变色的原因。
4.情境演绎,探究“我”是怎么发现秘密的。
5.小结:留心周围的变化,引发思考,继而进一步细心观察,最终,对事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四、认识“新朋友”:小试牛刀展身手
1.出示任务三:
认识“新朋友”
教室里来了什么“新朋友”?听了大家的介绍,产生了什么问题?我们又是怎么仔细观察,探寻到其中秘密的?请在四人小组内借助提示,说一说。
2.小组练习。
3.交流展示。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课后和同学交流在生活中留意到的事物的变化。
课后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在金色的草地这堂课当中,主要贯彻了以下三点。一任务有形任务群的实施应该有一条有形的线加以贯之及课堂活动的设计。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三个主题活动,一是我的观察通过画一画,填一填,自己说一说等形式梳理的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了作者是怎样发现变化的。二是探寻原因,通过补充填空增加了挑战的难度。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内驱力。三是认识新朋友。通过引入碰碰香,启发学生用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探寻植物的奥秘,最终按照文章的表达方式来尝试交流,学以致用。
任务群的合作形式,根据任务需求制定第一个任务,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第二个小任务通过同桌互相交流的形式,加强伙伴间的交流。第三个说话小任务。请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丰富了课堂交流的平台。在学习过程中,这条任务链始终是有形的,而能力的提升却是无形的。三个任务群建构了学生阅读体悟,交流,表达的多方活动,增强了学生思维,表达,沟通等学习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整个课堂体现了任务凸显却不突兀。有形实施,无形画质的原则课堂在目标明晰的情况下整体推进。避免了碎片化,随意化的无效教学。
二,任务有序。纵观教材观察要素的编排,是从三上第五单元开始的。他初步提出了观察的要素和要求。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到了三下则提出进行连续观察。写出事物的变化,这给观察提出了更加深入的学习要求,体现了教材相同,语文要素掌握程度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再看横向本单元的内容编排,环环相扣,两篇课文中的小作者都是因为一次留心观察。对事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交流平台当中梳理了小作者的观察方法,而后面安排的写作内容则需要学生运用。阅读当中习得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进而真正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效勾连。而语文学习任务群为新的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也强调了整体联系,前后关联。我也努力将这样的意识贯穿到课堂当中,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变化产生问题。仔细观察这条线索,串起全文阅读的脉络。同时,带领学生追随作者的脚步去观察,用我的发现探寻原因,认识新朋友三个小任务统领课堂。
从初步认识,观察到学会观察方法,再到学以致用,一步步由浅入深。体现了课堂的逻辑性,
二是上课时努力做到前后勾连,相互照应。如在总结课文的时候,呼应了前一篇课文,一同为留心观察的小作者点点赞。同时啊,又在总结方法的时候抛砖引玉,帮助学生梳理观察的方法,同时运用方法一同去探寻植物的奥秘。体现了课堂的层次性,做到了任务有序。
三任务有境。学习任务群强调,创设学习情境,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设计,包含规定学习要素的学习任务和问题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内外驱力,从而给予学生学习活动真实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置身于真实多样的情境化语言实践当中,实现了语文能力的现场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