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1.这学期,一直忙里抽空与一些老师同课异构一些教材外的文学作品,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做这样的事时,感觉自己还在接触文学,还在亲近教学。
2.就一节节课上过去,课例积累多了,才敢试着写一点“不同文体教学注意事项”这样的文章。今年集中尝试儿童小说的教学,以后陆续挑战童话、散文、实用文等各类文体。(这些课的记录,公号暂不分享)
3.上周,在学校与一位老师同课异构一篇美国作家的短篇小说《小狗》,恰好成都的姚琦琳老师听了,她回成都后,立即在自己班里试了,然后写了详细的记录,我看了很感动。挑好的文章给孩子读,然后帮助孩子读懂文章,过程中让孩子学一些阅读、写作、思辨的方法,获得一些人生感悟、审美体验……做这些事,我们是愿意的,是很快乐的。我们怕的是,无休止地做那些事……
《小狗》教学随笔
成都 姚琦琳
在上周杭州天长小学的跟岗学习中,有幸参加了“蒋军晶儿童小说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其中蒋老师的课例《小狗》以及讲座,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思考。
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个经典的文本本身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最根本,最有价值的,就算我作为成人,当我读到《小狗》中汤姆对第一只狗的那一份热爱和依恋,读到他面对第二只狗的想爱却不敢爱的矛盾,读到爸爸说的那一句话“去,大胆些,去喜欢它,去爱它······”,我自己被深深地触动、感动、在不断勾连生活和品味文本之间,生发出了许多的感悟和力量。
在蒋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也是如此,甚至更加深入。在蒋老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下,孩子们深入地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两次读写结合,层层推进阅读思维的深度。
教学时,把孩子当做“平等的对话者”
每次教学设计的前提很多老师都要做学情分析。但通过蒋老师的课,我突然意识到,学情分析很重要,但我们的分析范围太窄了,没有给学生预设出足够的空间。
我们总是分析这是几年级的孩子,他们太小了,他们前备知识或能力肯定不行,导致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抛给学生的问题太碎片太狭窄,学生远远无法完成深度地思考。但蒋老师把学生当做了独立的人,有思考的人——也就是“平等的对话者”。当问题有了宽度和深度,分层教学自然而然就实现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或深或浅,整个课堂充满了蓬勃生命力。
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为什么蒋老师每堂课的教学都能如此的扎实如此的出彩?曾经的我,只有“望其项背”,只有“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但这次通过和蒋老师的交流,我才深深意识到,我们不是不能至,而且弯路走得太多。我们曾醉心于各种概念的研究,花样的设计,但我们忽略了文本本身,对文本的解读浅尝辄止。但这才是教学的核心所在吧。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应该做的是读书,不断阅读,不断带着学生阅读好的文本,给自己时间,给学生空间,沉下心——去阅读,去思考,去写作。这条路看上去是最简单朴实的,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最难的:返璞归真、摒除杂念、保持清醒、不忘初心,这是一场属于我们语文老师的修行。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回到我的学校。本来打算再整理和消化后,把蒋老师的《小狗》带给我的孩子们,刚好他们上六年级,刚好上到小说单元,刚好我们班正准备创写一部小说……一切都是那么机缘巧合,我回来的第二天,我们班有个女生一大早眼睛肿着哭着来找我,说她养的小鸟病死了,特别的伤心。我赶紧抓住了这个真实的教育契机,粗略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即把蒋老师的《小狗》带进了课堂。
由于比较匆忙,我没来得及把蒋老师的课转化为课堂实录,仅仅带着自己对这堂课的理解,以为学生的生成会因此减弱。但万万没想到,学生的反馈热烈,思考深刻。从生成来看,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这进一步体现了蒋老师的教学理念和风格非常适合我们一线普通教师,不追求精雕细琢,刻意渲染,只需要大道至简。一堂板块清晰、思维性强、有足够的容量和深度的课,才能高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这堂课印象最深的片段之一,是生成是在小组讨论环节——联系上文,分析汤姆对第二只狗态度。学生讨论很热烈,有一个小组上台分享他们的感悟:李函益和赵文睿谈到汤姆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和第一只小狗建立深厚的情感,再痛心的失去,导致汤姆对未来类似的选择有了极大恐惧和逃避;毛浩然由此想到了一部电影《流浪猫鲍勃》,交流了它和《小狗》的共同之处;最后曾天添进行总结,还给大家推荐了一本小说《我与狗狗的十个约定》······这个小组的讨论和输出太令我惊喜了!自主完成了文本赏析 勾连生活 对比相关作品 推荐相关书籍的高阶思维过程,我大力的表扬了他们,每个孩子、包括我自己都收到了深深的鼓舞。
另外上完这堂课,我觉得意犹未尽,在蒋老师的设计基础上加了一些延伸(也是学习蒋老师《穷人》这篇教学设计中“写读后感”的思路),提供一些选点让他们实现“聚焦——深入”的写作。
这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生成,足够打动人心 。
这是当天家里心爱的鹦鹉死了,哭了一整晚的女孩——小姝写的,家长劝了一晚上还是走不出来,在课堂中她是这样写的— —
爸爸的意思是: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许多分分合合,如果你因为一只狗死了,便从此再也不养的话,你以后经历一些比狗更重要的事物死了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正确面对一个物体的生、死,要正面面对一个问题,不要逃避问题。虽然约基死了,但是总有比约基更更好的东西,如果逃避的话,你是永远也得不到它的,你也是永远无法进步的。
孩子,遇到了问题一定不要害怕。
— — 静姝
上完课她走出了情绪,豁然开朗。家长很关心,还跟我进行电话和微信的交流— —
这就是文本的魅力,教学的魅力吧。没有苍白的说教,讲述一个故事就能给孩子以无限的力量。
挑选了一些其他孩子在课堂上不同角度的感悟
任何生命都将死亡。反正如此,还不如放下过去,活在当下。如果你是真正爱它,又何必与每一个生命的死过不去。只要你爱它,就应该尽力去追求。
有生就有死,这就是万物运转的根本道理,请不要犹豫,去追求你想要的东西吧!
— —周子皓
你只是停留在原地,去留恋以前的时光。你不要强迫自己,你不要想太多,所有美好、黑暗的东西都会来,也会去。你要望向前方,不要理会脚后,不要再悲伤,让自己开心起来。去接受更多的吧!
走,向前走,你会看到更多,自己愈合不了的伤口。时间是良药,快乐是良药,美好的事情会永远留在你的记忆中,让新的朋友给予你陪伴,给予你美好吧!
— —朱子涵
不要生活在昨天的黑夜中,要勇敢往前走、去珍惜、去爱护未来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或许他会给你带来伤痛,一道难以弥补的裂痕。可你去再次接受他,他或许会填上那道缺口,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要爱就大胆去爱,又何必担心结果呢?
— —李泊锐
孩子,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放弃。不要因为失去过,就不再想得到,你要遵循你内心的意愿去做事,不要害怕后果。你喜欢那小狗,就忘却约基。孩子是时候该放手了,你不要一直活在约基的影子下。
真正爱上一件事物是不容易。假如你真的爱上了,就不要因为过去的伤口而放手。你要记住,没有人能约束你的爱。不要害怕,我知道你的心还是爱小狗的!
— —袁振杰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生物都会因各种不同的原因消失在这个世界上。每种生物都会死去,包括人类,死是不能避免的,也许接受它十分困难。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它。
动物不能陪人们走完一生,它们随时可能在每一刻死去,我们应坦然接受,旧的去,新的来。如果我们真的爱它们,又何必担心结果呢?
— —祝源骏
“我”总是一直惦念某一个不存在的事情,死的也好,消失的也罢,一直不愿踏出新的那一步。
不要违背自己的本意、忽略自己的想法。生活总要有一些新鲜的玩意,活得才更精彩。
— —张雅雯
任何事都有阴晴圆缺,任何人都要经历悲欢离合。失去了,就回不来了。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抉择。难道,你会把一件事一直掩埋在心中吗?不,你需要大胆些,大胆去喜欢,不要在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要敞开心扉,竭尽全力去爱它。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喜欢就怎么喜欢。
— —唐安宸
汤姆,不要害怕,不要逃避现实。旧的会过去,新的会到来。如果不想受到伤害,你可以想象,它们都会在天堂等你。以前是我和你母亲限制了你,现在你是自由的。
你不用再沉迷于过去,活在当下,好好享受此刻的生活。用心去做你真正喜欢的事。你想要什么,想做什么,都由你来。
— —管浩雯
这是孩子们在课后写的读后感,足够发人深思。
有孩子勾连起自己曾经的生活经历,在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治愈……
爱一只狗,爱一个世界
——读《小狗》有感
作者:陈悦果
狗,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更是人类情感的寄托,思想的彼岸。
《小狗》这部短篇小说由美国作家斯哥特所著,讲述了十一岁男孩汤姆与其小狗约基发生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与约基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约基最后不幸离世的悲伤和痛苦。在这篇小说中,有欢乐,有悲伤,有愤怒,有愧疚,更有感动。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事件,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故事的开始,是小男孩汤姆在十一岁生日时看中了一只小狗,文中描写道:“约基还在围栏里高兴地跳着。如果你看见当时的情景,一定会认为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呢!”这里不仅写出小狗约基的天真活泼,用“多年的老朋友”更是突显出汤姆对约基的喜爱,体现了汤姆此时的激动、快乐。
故事逐渐发展至高潮,汤姆把约基带回家后,虽然被父母担心、提醒,但汤姆依然无微不至地照顾约基,与他一起玩耍,一起聊天,真正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足以看出汤姆约基的喜爱和依恋,他们俩的感情正在升温。
故事发展至最高潮,往往会出现一个转折点,《小狗》也不例外。二月底,当汤姆像往常一样放学时,约基却躺在路中央离开了人世,这对于男孩汤姆来说必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路上本就堆满了积雪,天气又阴又冷,最好的朋友还离开了人世,真可谓是雪上加霜。无法想象,汤姆究竟会做出什么反应?他是否会真正接受这个事实。
汤姆的心情跌到了谷底,他发誓,他不再养狗,他不想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当汤姆在路边看见一只长相奇特的狗,“‘滚开,’我喊道,‘你别浪费时间了,我讨厌狗,去追你的汽车吧。’”、“‘它只是只迷路的老狗,是死是活与我无关。’” ……表面上,汤姆是一个铁石心肠,没有同情心,外表阴冷的人。可是,文中又提到 “爸爸回来时,我正在喂它……爸爸下班回来时,我又在喂它。”所以,虽然汤姆外表阴冷,可是他的内心是温暖的,是炙热的,像是在燃烧的。他并不是真的“讨厌”狗,而是依旧沉浸在约基离世时的悲痛与自责之中,无法自拔,嘴上说的是“讨厌狗”,其实是在对抗心理压力,不想让悲剧再次上演。可以感受到,此时男孩汤姆的内心是复杂的,五味杂陈的。
不难看出,不仅汤姆是伤心的,就连他的父母也是悲痛万分的,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的父亲身上。爸爸告诉汤姆:“一切东西都会消失,只有旧的去了,新的才会到来。汤姆,你的生活里一定会有新的东西。”在这里,“旧的”和“新的”完美展现出生命轮回的过程,爸爸希望汤姆不要哭得太伤心,要懂得敞开心扉,放下包袱,以另一种方式纪念可怜的约基。爸爸还告诉汤姆:“去,大胆些,去喜欢它,去爱它,你怎么喜欢就怎么做。”这句话彻底深深打动了汤姆,他像个婴儿似的哭了起来……爸爸希望,爱就大胆去爱,不要拘束,吐露自己的心声。那只老狗, 虽无任何一处比得上约基,但它却浓缩着时空的记忆。要学会接受现实,勇于乐观面对现实,你可以将对约基的记忆刻在心里,永远铭记,你可以永远爱着约基,爱着世间万物。
我非常理解汤姆失去约基后的伤心欲绝。还记得,我的宠物鹦鹉——翡翠, 它也在我毫无防备之下抛下我,独自离开了世间。看着它蜷缩着的身体.我仿佛回忆起它大口大口喝奶的场景;在我的衣服上爬上爬下;我带着它玩躲猫猫;它站在我的头上唱歌;陪我写作业、弹琴……一开始,我的眼泪就像一串串珍珠,止也止不住,哗哗地往下掉,我无法接受这沉痛的事实。那一段时间,我并不爱小鸟, 更排斥与宠物来往,像是着了魔。
现在,当我再次打开相册,翻出那些翡翠的照片和视频时,也是无比怀念,更是自责和愧疚,酸楚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同样,当失去小狗时,难受的滋味 也只有汤姆一人品尝。
人与人,人与万物,是友爱的,彼此的。小到一只鸟,一条狗,大到脚下的土地, 生存的家园,我爱它爱得深沉。我爱着小鸟,他爱着小狗,我们共同爱着一个美好缤纷的世界!
有孩子谈到了意犹未尽的结尾…..
十二岁前
——《小狗》读后感
作者:李荣轩
《小狗》是一篇意味深长的小说,有一个简短却又引人深思的结尾——“那是我十二岁以前的事了。”
这段简短的文字中,我们不难读出,主人公汤姆已经长大了,可就仅仅是这样吗?
我认为可能还有下面几层意思:
第一层,利用时间来突出我对这些事的记忆犹新。
第二层,和上文的省略号呼应,写出回忆时的胧朦的意境,让读者想象后面的事。
如果上升到情感,那就可以体现作者的高明了。一篇时间叙述文,每个时间喜怒哀乐定不相同,这个小说的主人公的心情如果用折线表示的话,大概是一个“n ”字形,故事的第二顶峰后,一跳跳了十年,约基的死汤姆三个月就抛在脑后,可第二条狗出现后,他十年后却记忆犹新,侧面突出了“只有旧的去了,新的才会到来”的道理,同时自然的结了尾,不是比硬生生的讲道理高明的多吗?
有孩子悟到了生命的规律、人生的无常……
“去,大胆些,去喜欢它,去爱它,你怎么喜欢就怎么做”
——读《小狗》有感
作者:李牧宸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狗》这篇小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汤姆与小狗的悲欢离合。最后,汤姆投入所有爱心的小狗:约基,死掉了。他非常伤心,决定再也不再可怜一只小狗。可就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他又遇到一只小狗——一只从美国狗州狗山谷来的狗。他的爸爸发现,汤姆虽从来不想和狗再“亲近”,但他还是在喂这只狗。于是,爸爸为了鼓励汤姆,说出全文最重要的话:“去,大胆些,去喜欢它,去爱它,你怎么喜欢就怎么做。”
这一句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爸爸想鼓励汤姆,给他力量。第二个便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爸爸不光想让汤姆明白这个,还想让汤姆明白,生死即是天理,要学会接受一切。没错,那一切发生了,人人都是没有能力去改变它的,你要学会坚强,坚强地面对现实,不要逃,因为根本逃不掉,只能接受,接受了,内心的痛苦,也许会减轻呢!
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变化无常,可能是你拥有了新的东西,却又失去了你最重要的东西。哭,失望,难过,伤心,本该就有的,所以,接受也是该有的,爸爸想让汤姆明白的,就是这些意思。
希望自己以后给孩子带来的每节课都是如此酣畅淋漓。当然,这是蒋老师的课,我们不可能永远靠着“拿来主义”过活。更多的是学习、沉淀、转化,就如同蒋老师说的那样——“成长的过程肯定轻松不了,有些书就是很难读,有些文章就是很难写,有些技能就是很难掌握,核心困难是回避不了的,真正让自己变强的,就是一本书一本书看过去,一堂课一堂课试过去,一个想法一个想法咀嚼过去。”
202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