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三上【新课标同步课】| 4. 《山行》《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ag真人国际官网

一、秋言秋语,引入古诗

师:孩子们看老师写的这个字,认识吗?秋

师:一起来读。秋。看到秋字。你的脑海当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来说。

生:想到秋天

师:想到了秋天,秋天里在你的脑海当中有怎样的景象?

生:就想到秋天里面有枫树的果实。

师:这是一个丰收的秋,你来说。

生:我想到秋天里面菊花盛开。

师:看深秋,菊花盛开,多美的景色,你呢?

生:我想到了银杏树叶变黄的时候。

师:金色的秋天是不是?关于秋的4字词语?你积累了哪些?你来说。

生:

     图片

师:孩子们太棒了。金秋时节,五彩缤纷,层林尽染,金秋还有刚才这名同学说别样的天气,秋高气爽,秋风习习,更有大家最喜欢的丰收的喜悦,你会读吗?秋收冬藏,硕果累累,很好,孩子们。

二、结合诗意,感悟情思

师:那么当秋走进古诗当中,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意境呢?这节课张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古诗中的秋,去感受秋别样的意境。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首诗《《山行》》真好,读的时候再准一点就更好了。

师:自己试着读一读这首诗,注意红色的字是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开始。

师:看来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而且能够一起来读出来这种声音。谁能来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老师来请一名同学,好,请你。

生:

师:第一遍读古诗,不但读的字正腔圆,而且还读出了节奏。太了不起了。谁还能试一试?老师相信一山还有一山高。好,请你来。

生:

师:非常勇敢的孩子。好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山行》,预备起。

生:

师:孩子们,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但要把诗读通,读准,还要走进诗中,去感受诗人描绘的景色,去体会他们要表达的情感。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起来找一找,在《山行》这首诗当中,你发现了哪些景物可以用笔来圈画,开始。

好,看一下哪些同学,你找到的是?

生:寒山。

师:寒山是《山行》当中的深秋景物,你找到的是二月花,二月花,是不是《山行》当中作者描写的景物?我们留着。一会儿咱们再来解答。你来。枫林。真好,找到了秋天里的枫林。

生:白云。

师:云朵朵飘于山林之上,太棒了,还有火红的霜叶,还有一处,还有一处。你找到的是车,停车,这是作者的交通工具,是不是?你找到的是石径。石径真好,孩子们看。大家找到了杜牧诗中描写的秋天的景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生:

师:诗人杜牧在《山行》当中看到的景色,我们就聚焦这些景色和大诗人杜牧一起到山中走一遭,好不好?孩子们?首先让我们走进前两句诗,谁能有节奏的读一读这两句?好,请你来。

生:

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自己练习读一读,开始。

生:

师:这次节奏感明显多了,谁能读一读比老师读的好?我们来请这名同学。

生:

师:节奏感出来了。你再来。

生: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两句诗当中的景物。首先来看寒山,你知道寒山是什么意思吗?你说。

生:深秋时节的山。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这里有写注释。

师:把掌声送给他孩子们。三年级的孩子在学古诗的时候借助注释来理解是一种好方法。还有孩子们,你能给寒组个词吗?你来。寒冷。还有。谁还能组词?还有寒风,你说。严寒这个字就让我们不禁感到有点冷。看孩子们通过组词来理解字的意思,也是一种好方法。老师还想和同学们一起追根溯源,看一看,这是张老师找到的含这个字小篆的写法。同学们看,在这个字的外面就好像有一间房子,而房子的里面还有一个人,在小篆里面,下面的就是代表有冰,所以看到这个字你更感受到了寒字的冷,这也是一种理解生字词语的好方法。这个寒山我们理解到了是深秋时节的山一个寒字,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深秋时节的凉意。你能把第一句那种带着凉意,带着冷的深秋读出来吗?你来。

生:

师:我听出来了,这就是深秋的。

生:

师: 孩子们就是这样了解了它的意思,再去读这句诗就会有不同的感觉。用这种好方法你能去想一想石径、白云、人家让你想到了什么吗?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和大家交流。好,你来说。

生: 石径有很多很陡峭的路,上面都有很多岩石。

师:他说对了,径就是路,那石径就是用。

生:石头搭建的路。

师:石头铺成路,孩子们你还可以结合插图来看一看这石头铺上的通向远方的山上的路是什么样的?你来说。

生:是一节节台阶。

师:是一节节的台阶,还有石径。很斜。它组了一个词叫做什么?歪歪斜斜,歪歪斜斜,也可以说这个石径是弯弯曲曲,真好。你们又掌握了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看插图,看画面来理解,对不对?对。白云和人家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好,你来说,让我感受到了山里有很多的云,然后还能看到人家。

师:真好,孩子们。这深秋的山不但有空中的朵朵白云,让作者欣喜的是,白云升起的地方还有几户人家。孩子们学古诗还要打开你的想象,这有人家的地方,那里还会有什么?会有。

生:会有水。……

师:这是居住在山林中的,人家还会有什么?农村的乡村人家还会养点什么呢?

生:……

师:是他们还会自己耕作去种菜,是不是还可能会有养条狗会不会有犬吠?有养一群鸡会不会有鸡鸣?也可能是不是?还有他生火时做饭时会飘出来的袅袅炊烟。孩子们,当杜牧走进这深山,看到的只是远上寒山,石径斜,却突然发现白云深处有人家。那此时的杜牧是什么样的心情?什么心情?

生:

师:还很惊讶,有惊喜,是不是?你能不能试着读出寒山的远,读出深秋的寒,读出杜牧看到人家听到鸡鸣犬吠时的那份惊喜,自己试着读一读这两句和别人的节奏不一样,开始。

生:

师:我看到有同学还在摇头晃脑的读古诗,真好,我请他再来读一读。

生: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师:就像他这样情感饱满的融入你的想法来读,远上预备起。

生:远上寒山石径,且白云深处有人家。

师:孩子们。古诗是有情感的,你们的读就让老师感受到了杜牧和大家一样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所以停车坐

生:爱枫林晚,霜叶红云二月花。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吗?好,你来说。

生:我是靠着枫林来理解的,因为第二行还有霜叶,我猜霜叶应该就是枫树的叶子。

师:真棒,孩子们他理解到了霜叶就是枫树的叶子。好,请坐。诗人停下车是因为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象。为什么它不管霜叶叫枫叶呢?刚才这个同学说出来了,它就是枫叶,它为什么还要说霜叶?你来说。

生:因为他想换一个与众不同的词来形容他。

师:看他的想法很独特,他不想用雷同的词,是不是?也许有这个原因,还有没有什么叫霜叶?你说。

生:因为枫叶上有秋霜。

师: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才叫霜叶.他理解了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才能称之为是霜叶。孩子们一般来讲要温度降到0度以下,那么冷的天气才会下霜,枫叶被霜打过之后才是霜叶。而在杜牧眼中霜叶红于二叶花。霜叶的颜色是红的,看自古以来诗人们都钟爱于这霜叶,很多大诗人也在笔下写了一些霜叶,谁能读一读?白居易写的这一句?好,请你来读。

图片

生:

师:声音多好。这是白居易笔下的霜叶,还有叶绍翁写的霜叶。好,你来读。

图片

师:还有刘禹锡笔下的双叶,请你来。

图片

生:

师:真棒。三年级的孩子也能把这些诗读得很流畅,同样是写霜叶,同样是写霜叶的红,但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自古以来脍炙人口,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这霜叶的美。孩子们,我们来品一品,这一句的霜叶有什么特点?谁来说?好,你来。

生:因为霜叶很红。

师:有多红。

生:红于二月刚盛开的花。

师:二月是春季,春天来临,姹紫嫣红的花儿盛开,最红的花都在那里,对不对?那霜叶有多红。

生:霜叶比二月刚盛开最红的花还要红。

师:掌声送给他。孩子们就像他这样理解,这霜叶比那二月所有盛开的红色的花还要红是哪一种红?我只和二月的花做了一个对比,看孩子们,这就是杜牧的高明之处,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说这里面的秋景有二月花,还记得吗?记得,请问二月花是秋天的景色吗?这我们就理解了,其实是把霜叶和二月的花做比较。孩子们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枫叶要经过风霜的浸染和吹打,才能变得如此的红艳。霜经过这样的吹打会有这样惊艳的景色。孩子们让我们展开想象,就像这样的诗句也在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图片

生:

师:讲到这,张老师就想从枫叶到霜叶,在讲到我们这首诗的作者杜牧,杜牧这位大诗人,他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杜牧出生于权贵家庭,可以说他的一生是比较风顺的,尤其是在他年少的知识,不但在文学方面有造诣,在军事方面还展示了他的才能。但从他33岁之后,他的人生却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但面对这样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他毫不畏惧,经历了这些的磨难,他更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孩子们,你有没有感觉这杜牧就像谁一样?

生:就像秋天的枫叶一样。

师: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哪个词?霜叶一样,越是风吹雨打,越是艰难困苦,它却变得越坚强越勇敢,是不是这样?是真好,孩子们。

师: 所以杜牧对他一生的作品要求特别严格,他写了1000多首诗,在他临去世之前把自己不满意的统统烧掉了,仅存200多首,而我们今天学的《山行》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首。怎么样孩子们?说到这,你是否对这首诗又有了别样的想法呢?在诗中作者用秋天的景色表达的是自己怎样的心情,还记得吗?怎样的心情?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开心高兴的心情。

师: 开心高兴的看到这秋天的美色。他是兴奋、赞美、喜爱的,是不是这样?是。这就是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秋天,作者的情感。(板书:情)孩子们,那你能试着读一读这首诗,伴着这样的音乐,读出杜牧对秋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吗?先自己试试读,老师把音乐放大一点声,开始。

生:

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杜牧在诗中的情感,你更能读出霜叶红于二月花。蕴含的哲理,请你。

生:

师:娓娓道来的深情,谁还能读,读的比他的情感还要饱满。我们推荐一名同学,好不好?谁来读?大家推荐谁?推荐他吗?好。来,请你来。

生:

三、学法迁移

师:孩子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一起来诵读了。孩子们,当作者用不同的秋景还会表达不同的秋情。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第二首诗《夜书所见》又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开始。

师:好,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来请你来读,好吗?

生:

师:不错,第一遍读把这里面的两个生字读的特别准。第一个,送是平舌音读准了,第二个是多音字,在这里面我们读挑,谁知道挑是什么意思呢?好,你来说。挑是挑是玩弄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那里也有个注释。

师:你能把这注释读一下吗?加油。

生: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师:非常好,孩子们看,刚才我们学习的方法,我们来根据注释来理解诗的意思就是一种好方法,对不对?对学习古诗先走诗的题目,孩子们,夜书所见,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在夜晚把看见的东西写下来。

师:掌声送给他看。它不但能够去理解每个字的意思,还能把它们串到一起,就是题目的意思。在夜晚看到的事情东西把它写下来,就是夜书所见孩子们。那叶绍翁在这夜晚里都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到小组当中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自己读一读诗和小组同学结合书下注释,还有插图,再展开你的想象。想一想这首诗是写了什么?开始。

生:

师:好,孩子们,我们在学习诗的时候,不但要知道诗人是谁,还可以到诗中去找一找。这诗人他在哪?他在做什么?又会想什么呢?好,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中。老师出现了一个字变红了,谁能读一读这个字?

生:客。

师: 客,一起读。你猜猜这里的客指的是谁?你来说。

生:叶绍翁。

师: 就是诗人叶绍翁。孩子们,我们常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的叶绍翁在哪里?在哪里?

生:在船上。

师:在船上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说了江上。

师:江上秋风动客情真好,他猜想叶绍翁是在江上的船上,是不是在自己的家呢?

生:不是。

师:没有在自己的家乡,没有在自己的家才称之为客,明白了孩子们,所以此时的叶绍翁可能距家几百里甚至几千里,身居他乡写的这首诗。我们再来找一找这首诗当中的一些景物。谁来读一读这两句?好,你来读。

图片

生:

师:结合你的书下注释,再结合诗中的这些景物,你来猜猜看。为什么萧萧梧叶送的是寒声?还记得刚才那首诗当中的寒的意思吗?寒就是寒冷,此时的叶绍翁身居他乡,深秋时节,刮起了秋风,看他已经感受到了叶绍翁的身体是冷的,周围的环境是冷的。你再想想身居离家乡近千里的地方,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我会觉得很难过,为什么难过?因为我跟我的家人离得很远,我一直在思念家人,所以就过得很难过。

师:把掌声送给他。这名女同学,她就已经走进了叶绍翁的心里了,因为她感受到了江上秋风送客情。他思念家乡了,他想家里的谁了?他想家里的兄弟可能是想他的爸爸。妈妈。父母可能已经年迈了,是不是还可能想他的。他的亲戚……

师:是或许还有他的妻子,也许还有他的孩子,都是让他动客情。好,孩子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展开你的想象,当秋风吹动着梧桐的树叶,送来丝丝寒意。当秋风吹皱了一江秋水,江面上已经是黑黑的,看不到光。如果你就是叶绍翁,如果你就在江边看到这一切,你想起了远方的谁,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生:想起了他的母亲。

师:想起了我的母亲,你现在就是叶绍翁。你想对他说,我想跟他说,我很思念你,想妈妈了是不是?还可能想到了谁。

生:还可能想到了他的他的妻子。

师:那想对妻子说点什么呢?

生:我迟早会回来的。

师:这已经是归心似箭了,是不是?还能想谁?这边的同学还能想到。

生:自己的弟弟妹妹,那是自己的一母同胞,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

生:我想你们了。

师:这直白的表达,我想你们了。孩子们看就这样跟着诗人的心境去来感受叶绍翁此时是对家乡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你能在这里读出这份情感吗?我们来请同学读一读。你先来。

生:

师:虽然有点紧张,但我感受到了他的情感。你再来读读。

生:

师:他强调了动客情,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起。

生:

师:孩子们就在此时,叶绍翁又看到了这样的景色,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再来感受一下此时的叶绍翁内心又是怎样的情感?好,请你来说。

生:他看到儿童在斗曲曲。

师:如果你就是叶绍文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

生:我会想起了我,我会想起了我以前小时候斗曲曲的情景。

师:掌声送给孩子们看。他已经走进了叶绍翁的心里,叶绍翁也想起了年幼时自己在家乡斗蛐蛐的情景,真的想家了。还可能会想到。

生:我当时不该抓曲曲的逗一逗曲曲就行了。

师:你看还是很有怜悯之心的叶绍翁是不是?而这一切都在表述着叶绍翁对家乡的那种思念之情,萧萧梧叶送寒声。……

生:

四、以秋为媒,拓展延伸

师:老师相信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叶绍翁心中的那一份思乡之情。好,孩子们,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诗,《山行》和《夜书所见》,同样是描写秋景,但却表达了不同的秋情。其实自古以来,秋向来都是诗人笔下的常客,我们看高楼目……

图片

师:这是秋雨。

图片

师:这是秋叶。还有月光……

图片

师:这是秋月。还有秋思。

图片

师:

师:这样的诗句将来你们慢慢的都可以积累到。老师更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找到秋当中的景,去悟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情。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图片

课后反思: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的《山行》和《夜书所见》。基于新课标的理念,本科的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植于古诗这一祖国文化瑰宝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渗透,聚焦两首诗中秋的意象,在同为深秋的意境中体会诗人不同的情感,让孩子们能够不断走进古诗的意境,更能走进诗人的心境,从而真正感受到祖国经典诗词一字千金之珍贵,提升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基于以上思考,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按照如下环节进行:

首先是秋言秋语,引入古诗,一个秋字,让孩子们把思考与生活链接的大门打开,去搜罗与表达,看到这个秋字所想到的画面,积累的词语,窥一斑而见全豹,串联起孩子们生活中对秋的印象与自然理解,从而达到未曾曲调先有情的状态,和孩子们共同走进古诗中的秋。

学习有法,贵在得法。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学习古诗已经积累了一些简单的方法,但如何以新课标的理念为规约,引领孩子们探讨学习古诗非模式化的方法,让一诗一思考一词一体悟,激发学生对古诗独有的个性感悟,还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实践与引领。所以我以《山行》一诗为例,引导学生在结合诗意的感悟思考中,抓住秋景的诗句意境,感受深秋山中景色之美,并读出自己的感受。学习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蕴含的哲理的诗句,我将其意迁移到类似的诗句中,让学生学会积累,同时借此诗句向孩子们介绍诗人杜牧,从而更好的理解诗中的情感。

《山行》和《夜书所见》两首诗均是对深秋景色的描写,但表达的情感却迥然不同。此时我和孩子们学法迁移,共同走进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学习古诗题目当先,让孩子们读诗题,说自己的理解。合作学习中孩子们对诗的意思也有了基本的了解,聚焦课请这已引领全诗情感曲调的这样的关键词,牵引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等情境,设计让孩子们代叶绍翁来表达内心情感的环节,更好的体悟诗的内涵。

古诗作为祖国文化瑰宝,它的景象意境和情感跨越千年,依旧激荡每个人的心。所以借助两首诗,我与孩子们共同跨越千古,感受两首诗都是借助秋景而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而体会古诗景为情铺垫,情为景发生的特点。最后以秋为媒拓展延伸。通过秋雨、秋叶、秋月、秋思等意象的古诗展示和孩子们共同感受诗词文化的绚烂,增强文化自信。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思考与反思,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