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灵感设计|《端午粽》教学设计逐字稿-ag真人国际官网

一、童谣导入,说“已知”

1师生板书“节”字。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
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
你能给“端”字组词吗?
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者”;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而“端午〞是指整个大热天的开端。
【设计理念:本环节利用扩词法识“端”字。利用扩词法学习汉宇,积累一些常用词语,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同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归类梳理“端”的字义,理解新偏旁“立字旁”的形旁意义,多方位地了解“端”的含义,使汉宇的学习不浮于表
层,这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得。】
3.对于“端午节”,你知道(板贴: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知”是本课生字,“知道”是本课出现的新词。本环节利用“知道”一词统领整篇课文的教学,以三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来搭建本课的教学框架。这样的设计,既复现了生宇“知”,也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原点、兴趣点、障碍
点,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更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
4.揭示课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去了解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一—吃端午粽。补完课题,读课题,正音“粽”。

二、三读课文,说”新知”

(一)初读课文,学字读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好一组与“—,相头的词语。

①按变调规律将文中与“—”相关的词语分成两组,读一读:
一到端午节
一锅粽子 一颗枣一掀开 一股清香一口粽子
一小篮
②回忆变调规律儿歌,做做动作背一背:
单独时,平平走;

遇四声,向上冲,搭座山;
一二三声前,往下滑,开朵花。
③去掉“一”的拼音,打乱顺序,再读一读。
④把词语放回句子中,读一读。
【设计理念:“一”的变调在前面的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多次,从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一文初探规律,到《大小多少》中复习读法,再到第6课《树和喜鹊》中的读法巩固等等,孩子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但读错的现象还是频领出现。这篇课文中带“一”的词话共有7个,并出现在很多难读的长句子中。所以,很有必要再次进行“一”的变调规律的复习巩固。〕
(二)二读课文,读好长句
1.读好长句子——〝—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带有“—”的短语,因为之前已经落实了词语朗读,连起来读一遍即可。着重学习汉字“米”。
①“粽”字是什么旁?认识“水”字:出示图片与字源。
②你知道有哪些“水〞宇旁的字?学生交流,同时梳理与补充:粽、粮、粗、精、粉⋯⋯教师小结:米字家族比较庞大,一般都与米、粮食有关。

  1. 读好长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设计理念:读这个长句子,先让学生思考:句子为什么有长短?使大家认识到句子长是因为内容多,然后采用内容分解法,利用插图和句子互相配合,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先写的是粽子的外面,然后写里面,最后写中间。于是,在学字、学词、读句的有效统整中,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既能促进理解,又能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①一看插图、读句子,图出粽子的三个组成材料,读准音:答竹叶、糯米、枣。
    放人句式有序说话:“粽子是用()包的,里面
    赛着( ),中间有( ) 。”
    ②二看插图,自主加上形容词来说说:

( )的箬竹叶、( )的糯米、( )的枣。
课文中也有这样的形容词,把物品写有趣了,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青青的著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③发现填进去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表示颜色的词(板书“色”),都是叠词。
体会表达的趣味:一句话中,用香词的形式形象地写了粽子的颜色,把粽子写漂亮了,读起来还顺口,连起来读读整句话吧!用各种方式展示读:同桌读、比赛读、挑战读、看着句式背诵。
④三看插图,利用句式背句子。
【设计理念:利用插图,可以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掌握、确认事物的本质,丰富认知的内容。孩子们可以在插图中清楚地认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唤起生活前经验;也可以通过插图,认识与文字对应的新事物,丰富学生的认知。同时,结合插图与长句,通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趣”的有层次引导,让儿童仔细地、有序地观察插画、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的顺序,对儿童理解语言有很大帮助。儿童通过“将语言变成画面的能力”,能有效提高记忆力和想象力。】

  1. 读好长句子一一“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读读句子,这句话写了粽子的什么特点?
    表演创编朗读活动。
  2. 读好长句子一 “我们在外姿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理解“分给”:利用教具“一篮粽子”,把粽子的图片一个个分给小朋友们,出示“分”宇,像这样,把整体用刀切开或取出一部分,就是“分”。
    复习已学汉字:指生上台领读粽子背后的汉宇,质疑释疑,同桌互读过关。
    【设计理念:在习字学词时,加入一些游戏元素,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性学习是低年级孩子的最爱。】

5.指导书写

这篇课文中有好几个字的宇形就是一幅图。出示图画,学生猜字。

图片​
学生照样子写字。
【设计理念:写宇就是画一幅漂亮的画!这样,将枯燥的写宇指导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写字练习,使练习变得好玩起来,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效率。同时,像这样用溯源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呈现这些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历程,满足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奇天性,引起他们探究学可的兴趣,并在书写过程中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培养汉字文化意识。】

(三)三读课文,梳理脉络
连起来读读整篇课文,说说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了什么收获?相机梳理板书。

图片​
三、诵读童谣,说“ 欲知”

1.其实,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有很多习俗呢!读《同步阅读》中的《端午童
谣》。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学生说“欲知”:

读了童谣,你想了解什么?
3.课外延学:根据这些疑问,请到课外去找找相关故事,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话端午”活动。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实现统整的教学。认知统整,了解除端午粽之外更多的民风民俗;诵读统整,结合《端午童谣》习得文本之外的童谣、儿歌;课外活动统整,结合学生的生活来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实现课堂教学指向生活、指向生命的“大语文”格局。】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