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一些文章的题目总会让人产生丰富的遐想。比如今天我们要聊的课文,题目叫“读不完的大书”。
“读不完的大书”,这书会有多大多厚呢?这是一本讲什么的书呢?这本书要怎么读呢……好多问题都会从我们的脑海中跳出来。有些读者可能还会想象着,这本书大概有桌子这么大,有好几米厚吧。这么多的疑问,这么好玩的遐想,让人迫不及待地要往下读了。
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林间的花草树木,水里的虾蟹游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读完第一自然段,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挺奇怪的:不是说要写“读不完的大书”吗,怎么写起“我”五六岁时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呢?你接着往后读,直到读到最后一个自然段,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大书,不是“书”,而是大自然啊!作者运用了比喻的说法,这样的比喻真巧妙啊!
再回头一段一段地认真读,认真思考,我们就更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大书了。大自然里有“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林间的花草树木……”“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书中不也是有包罗万象的知识、引人入胜的故事、令人深思的道理、感动人心的感情……,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吗?小朋友们读过了那么多书,不也像课文中写的大自然那样丰富多彩吗?不也像课文中作者讲的那样有自己最喜爱的书籍吗?所以啊,把大自然比作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啊!
这篇课文只有五百字,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作者不是以一个大人的语气跟我们讲大自然“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而是写自己五六岁的时候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这样,写的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事物。从平常的事物里能够发现“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就要用心观察和体会。有哪些词语直接表现出了作者的用心呢?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对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感受,小麻雀“叫人愉悦”,老鹰“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蚂蚁“真叫人敬佩”,花草树木“有着不同的趣味”。第三自然段写的是房子前后的果树,果子“味道格外鲜美”。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这是作者最喜欢的。作者所写的大自然,不过就是自己家屋前屋后而已,却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这就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那么,可以想象,更广阔的大自然世界里,会是怎样一幅让人惊叹的、奥妙无穷的景象啊。通过对自己身边事物的描写,让读者感受了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变化无穷,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小朋友们也可以去观察自己家周围的大自然,也可以这样写下来,让读者联想到更宽广的大自然壮观的景象。
其次,一句一句地边读边思考,会发现这篇简短的文章里,有那么多读起来就觉得有味道的四字词语。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再读一遍,用笔圈一圈,看看圈出了多少个四字词语,哪些词语已经理解了,哪些还需要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进一步弄懂。
第一自然段中有“浮云飞鸟、走兽昆虫、花草树木、虾蟹游鱼”;
第二自然段里有“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展翅滑翔、雄健勇猛、井然有序、暑寒枯荣、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
第三自然段中有“高大挺拔、超凡脱俗、秋高气爽”。
四字词语,读起来有节奏,朗朗上口,品味起来,每个词语里都包蕴着丰富的内容和意思。经常积累这样的四字词语,并在平时的表达中积极运用,小朋友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进一步提高。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但是,这是一本无字之书。要将这本无字之书写成有字之书,就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需要我们经常练习书面表达,写各种各样的文章。如果我们在阅读这本大书时,也能够像作者这样写出如此有意思的文章来,将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啊!
小朋友们,那就赶快去用心观察和发现自己家周围的大自然吧,你一定也能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小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