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学学习经验分享-ag真人国际官网

从初中回头看小学的经验分享。

娃9月份就该上初三了,站在这个节点回头看小学走过的路,有几个直观的感受:

【第一个感受】

小学成绩优秀的孩子到了初中大概率也会继续优秀。但是,你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透过“成绩优秀”看到背后的东西。“成绩”只是结果,只是表面,“成绩优秀”的背后,实质上是学习态度优秀、学习方法优秀、学习习惯优秀,简单说,也就是爱学、能学、会学。

当然,也有少数人,小学成绩优秀但升入初中就不那么优秀了。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出了问题,还拿小学那一套去应付初中的学习,成绩越差越不想学,形成了恶性循环。

还有一部分小学成绩很差,到了初中实现所谓“逆袭”。这种“逆袭”是什么情况呢?比如:小学时班里倒数几名,初中后通过努力升到25-30名(假设一个班50人)。放心,小学成绩太差,即便是“逆袭”,也不会到山顶,能到半山腰就很不错了。人家6年的努力,凭什么会败给你1、2年的突击?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是想告诉大家,小学就是地基工程,这个地基挖得有多大多深,直接决定了盖楼的宽度和高度,是盖个小平房还是摩天大楼,看你的地基怎么样,看你这小学6年怎么做,请万分珍惜这6年的时光。

【第二个感受】

初中要学7-9门科目(各地情况不同),内容多,任务重,可以说,顶尖学生没有瘸腿科目,几乎门门都是第一或前五,有任何一门拉分的科目都会极大的影响到总成绩和总排名。就像体操中的个人全能比赛,要的就是全面发展,这是制胜的关键。

【第三个感受】

初中小四门成绩好的孩子,小学阶段的通识教育都做的很好,有大量的知识背景储备,进入初中后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目前的考试,创设情景、跨学科考察越来越多,对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专靠死记硬背和刷题,也许能得一个高点的分数,但一定不是前10%的分数(这点到了高中尤为明显)。

【第四个感受】

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优秀家长一路用心的陪伴。现在这个时代,要想杀出一条“血路”,那一定是整个家庭作为一个战斗团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对外作战,光靠孩子孤军奋战,不是不行,而是太难了。什么叫团队作战?不是说家长找点教辅、找点课程给孩子看就行了,而是要拼认知、规划、监督、执行,拼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孩子的关键节点能给上力、引上道。

家庭氛围要和谐稳定。父母情绪稳定,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内耗比较小,家庭能更好发展,孩子可以更轻松成长,不被消耗,也不用消耗大量精力去对抗。另外,家中必须有至少一个人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最新的知识、观念和信息等,要与时俱进。

【第五个感受】

初二分化已经开始,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特别是数学和物理,是拉分大王,不会的是真不会呀。如果孩子在数学这个学科上,不能沉下心学进去,不能仔细读题,不能踏实做题,不能深入思考,不能总结反思,只是指望额外报个辅导班,只是认为“听”才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唯一方式,基本上数学就完蛋了。数学一旦崩塌,其他理科会全军覆没。

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甚至,语文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影响一切学科。也就是说,阅读能力是全科性的能力。语文和数学,是基础中的基础,一定要高度重视、狠抓再狠抓。

【第六个感受】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博览群书的孩子,这是最基本的一条,但仅靠这一条肯定不行,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加大,要继续保持课外阅读(保持文字敏感性),同时还要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和应试训练。

除此之外,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基础知识无盲点,不会在基础知识上丢分。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把语文基础知识中的生字词、病句、标点、成语等等全部解决掉,初中古诗文都已背过一轮,文言文从小学就开始了泛读 精读…..

面对这6个方面,小学阶段,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是养成良好习惯。

这是老生常谈了,有的群友会说,群主总说这句话,听得耳朵都长茧子了。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如果要想孩子走得远、走得稳,从小学1年级开始,必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一定要入脑入心。

相信大家都看过这个公式:

(1 0.01)×365=37.8

(1-0.01)×365=0.03

1—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件事、一个任务。0.01—我们可以理解为努力、坚持的量。365—代表一年的365天。

在“1”的基础上,有的人每天坚持,每天努力一点点;有的人断断续续,每天浪费一点点。365天后,一个增长到了37.8,实现了复利成长;一个减少到0.03,几乎一无所有。

有哪些不起眼的、微小的,但是每天坚持就能取得显著效果的“学习习惯”呢?

1.先复习,后作业。

小学中低年级,学习内容和任务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快速地把当日所学内容回忆、浏览一遍,重在养成习惯。

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就要突出重点难点,整理笔记,特别是概念、定理、公式,一定要再思考一遍、再推导一遍,重在解决问题。

及时复习是巩固输入,课后作业是稳定输出,课外练习是强化输出。

2.听写和计算

听写默写和计算,是学习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任务,但往往最基础、最简单的任务却不受重视,不认真落实。很多人都喜欢做一些高大尚的训练,做一些难题,觉得才是学到了“真东西”,才有成就感。

对于生字词,要像学数学一样的精准,1就是1,2就是2,一点都不能错。“看了就是会了,学了就是记住了”是不存在的,一定要落实到白纸黑字上。面熟不等于会默写,真的提笔默写的时候,结果和你的期望差之万里。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

要重视数学计算能力,不是单纯的做题,而是通过做题,提炼方法,领悟数学思维,为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怎么做?怎么坚持?手机设置每晚的闹钟提醒,桌子上放着月历,每做一天就打个勾,让孩子看到,这是完成任务的“可视化”。如果作业太多,那就减量,哪怕听写3个、5个也行,但是总体进度是往前走的。

家长一定要学会灵活调整。你是带兵打仗的总指挥,面对战况的变化,你要及时、准确的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总体前进。今天作业多了,那就少弄点或者不弄,周六日再补上,但是总体进度是往前走的,明白这个意思吧。

“听写”“计算”工作开头做好了,算是成功了一半,那么关键是接下来要把它做成常规,养成习惯,这可是不容易的事情。今天作业太多了,明天身体不舒服了,后天忘了……各种各样的原因都可能让你半途而废。做成常规,养成习惯,就是尽量每天都做,总量可控,灵活调整。

二是打造优势学科。

优势学科的必要性,在于可以为初中节约大量时间。初中的内容并不难,但就是科目多、时间紧,考验的是时间管理和排兵布阵的能力。如果各科都平均分配、雨露均沾,那势必哪一门都学不好。因此,家长要有个清晰的思路,小学的时候,根据孩子的特点和优势,打造1-2门的优势学科。

英语是全部学科里面最简单的一门,也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完全有能力达到高中水平的一门。

我的观点是:如果没有初高中就出国的打算,英语学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我一个朋友,孩子4年级过的fce,然后又考了一堆什么证,口译证之类的,就跟上了瘾似的,英语没完没了的学,语文数学都不咋地。她来找我,问我语文怎么学。我说你把英语放一放吧,再这样下去,语文和数学都耽误了。

还是那句话,从应试角度来说,你把英语当母语学,中高考可没把英语当母语考。如果孩子各科都非常拔尖,又喜欢英语或者想以后从事英语相关专业,那可以继续往深学。但如果成绩没那么突出,大概率也不会从事英语相关专业,请掌握一个平衡,全面发展。

还有语文。语文无论从体量上还是深度上还是内容上,都比英语难多了,更注重日积月累、细细打磨。语文在小学优势不明显,要越到高年级、越有难度和深度,越能体现差距。所以,小学阶段,语文一定要下大功夫,争取初高中拉开大差距——语文上的差距,真是不好追上的。

数学对于普娃很难形成绝对优势。对于普娃来说,把课内学好学扎实,做到课内优秀。进入初中后,把英语和语文节约出来的时间,多花在数学和物理上。

在数学上有天赋的孩子,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往深学往前推,在不耽误课内学习的前提下,可以做数学、物理竞赛的考虑。

小四门,不建议提前学具体知识点,反而额外增加负担。小学阶段,做好通识教育,广泛涉猎自然百科、地理历史都书籍、纪录片等等,足够你用了。上了初中,小四门就是一个“背”,不用花费太多精力,暑假抽出1周时间快速看课本,做出思维导图,学期中听好每一节课,课前翻一翻上节课学的内容,考前突击复习和大量背,成绩是没啥问题的。如果在小四门上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数学物理化学还咋学?

三是打造阅读能力。

这个问题我已经讲过很多遍了,公众号上也有很多关于阅读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再去看看。要注意的是,把握好阅读习惯的4个关键期:

0-6岁:

以“绘本”为主要内容,“亲子共读”为主要形式,帮孩子建立视觉和听觉双通道的阅读刺激 习惯。

6-8岁:

以故事书和百科类图文并茂的书籍为主,从图画向文字过渡,从亲子共读走向独立阅读。

8-15岁:

海量文字阅读。同时,精读 泛读,二八开,通过海量阅读做好通识教育。

图片

如何高效利用暑假。

学习计划,其实就是学习的“路线图”。当我们假期中没有老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安排和督促时,只能自己安排学习时,这个“路线图”就十分重要。如果你只是在脑子里想想这月干什么、这周干什么、每天干什么,而不去把它落实在纸上,不去写出来做出来,你也只是想想而已。

把学习任务尽可能拆解,用数字去定任务。比如,一个暑假学习文言文20篇,每周学3篇;新概念学习15课,每周学2课;背单词300个,每天背20个,等等。

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要有检测点。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学习任务完成后,根据量化指标检测学习成果和学习进度。有的群友会问,老师,我们都是双职工家庭,也没有老人帮,孩子自己在家,怎样监督呢?

比如,每天晚上,你根据暑假总任务,制定第二天的学习任务。语文阅读理解做1篇,你下班回来,检查做题情况,然后要求孩子口述答案给你(让孩子背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一种方法,学答题术语和思路);数学计算1篇,你来检查正确率。哪怕抄课文、抄单词,这都是可控的,因为你能直接看到结果。

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全部改正、弄会,该背的都背过,该默的都默对,该写的都写完,学习任务能真正完成,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真正解决。杜绝“学过无痕”“学完不复盘”的现象。

当你有了明确的数字量化任务,有了明确的检查结果方式,这个暑假,你就不会感到虚度了。量化指标在,你只能一步一步的去完成。

要学会拆解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拆解,一定要拆解到可执行的程度。比如,一周要学2课新概念,平均3天学一课,这一课的内容,具体到每天怎么安排?第一天做什么,第二天做什么,第三天做什么。这样做,就为“可量化”打下了基础。

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调整”也不等于“取消”。要跟着时间、跟着进度及突发状况及时调整计划安排。特别是第一周执行时,要关注每个学习任务花费的时间、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调整。

努力学习是一种态度、手段,但不要本末倒置,把努力学习当成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我要学多长多长时间」而不是「我要学会某个知识点」,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

要注意的是,也是我再三强调的:假期中一味追求进度、任务量,想多学、多练,只管看书,只管做题,只管“往前走”,却从不“回头看”,不重视错题和复习,不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最终的结果就是泛泛的学习,什么都懂点,但又都不全懂、不深入,很多地方都有漏洞。做了很多练习题,结果做过的题还是在重复错,这是典型的没学透、不扎实。

学什么、练什么,我们一定要把它们弄扎实。一定要及时复习、反思,认真真学透一篇、做透一道,比你稀里糊涂的做10篇、做10道,效果要好得多。比如参加阅读理解训练营的小伙伴,做完阅读理解,要带着孩子复盘,或者是周六日复盘,或者是课程结束集中复盘,复习老师讲的方法、技巧,复习自己的思路,这样效果会更好。

总之,要想暑假高效,一要明确核心任务,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证这个核心任务每天的任务量的完成。二要把学习任务拆解、量化,以数字为标准,做到任务进度可视化,这样才能有成就感和目标感。

大家加油!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