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安塞腰鼓响震天,心潮澎湃有画面——向《安塞腰鼓》学习六种描写动态场景的方法-ag真人国际官网

古往今来,对于声音动态的描写是一大难题,声音无形无色无香,想要通过语言文字加以描述,颇有难度。唐代白居易写《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弹奏的琵琶声令人声泪俱下;李贺借《李凭箜篌引》,表达对李贺演奏箜篌表示由衷的赞叹;韩愈写《听颖师弹琴》,让人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让人泪雨滂沱。此三者可谓是用语言文字描写动态声音的三大绝唱。如今,八下教材中有刘成章的《安塞腰鼓》用语言文字描写击打安塞腰鼓时的动态场景,展现出西北汉子旺盛的生命力和大气磅礴的气概。

在《安塞腰鼓》中,主要对击打腰鼓的动态画面进行了描述。据此,将依旧文本内容,探究新的教学点——对于击打安塞腰鼓动态场面进行解析,并提炼出具体的写作方法供学生们学习并学会仿写。

图片

1.选择精当合适的形容词

在《安塞腰鼓》一文中,关于“的”字的形容词多达三十多个,例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斜背腰鼓的后生”“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急促的鼓点”“飞扬的流苏”“蹦跳的脚步”“闪射的瞳仁”“强健的风姿”“火烈的舞蹈”“冰冷的空气”“恬静的阳光”“困倦的世界”……“渺远的鸡啼”。文中所运用的形容词都十分精美,选择的非常恰当,例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文章开篇用“一群”交代了打腰鼓的人数之多,“茂腾腾”这一叠词是陕北方言,形容这一群后生充满着活力与精神,为即将描写激情四射的打鼓场面蓄势。再如文章的结尾写到“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声”是形容鸡啼叫声之少,“渺远”是形容叫声距此距离之远,更加突出一场安塞腰鼓震荡天地戛然而止之后的带给人的寂静与震撼之感。

选择精当合适的形容词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修饰,可以使得语言表达更加优美,用词精准,会带给读者具体的场面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片

2.连续使用意思相近的词语

在文中,作者对意思相近的词语进行连续使用,例如: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束缚、羁绊、闭塞”三组表示被围困词语的连续使用,与“挣脱、冲破、撞开”三组表示冲击开来词语的连续使用,两组近义词表情达意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刚开始击鼓时,这样的声音这样的舞姿像是脱缰的野马,拥有极强的力量,震撼人心。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有力地搏击”“急速地搏击”“大起大落地搏击”,描写出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发出的动作,速度越来越快,动作幅度越来越大,击打鼓面越来越有力量。“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从内心的震撼,再到表面的灼烧,最后再到步步直面威逼,感受越来越强烈,体验感越来越明显。“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表达效果也是如此。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连续使用七个动词对舞姿和鼓点交融的场景进行描绘,每一次击打都是一次动态的描述,每一次腾起都是一次舞姿的迸发。作者不断的渲染,反复的描写击鼓的后生与响亮的鼓声融为一体。作者也连续使用七个感叹号表示热烈情感的抒发,凸显出对眼见击鼓场面的震撼之感。

图片

3.挑选恰如其分的喻体

“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这一段关于安塞腰鼓的具体描写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的合用,利用倒装的句式将安塞腰鼓的宏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离不开刘成章选择了恰如其分的喻体。“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骤雨”写出了后生们击鼓的速度之快,频率之高。“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旋风”写出了流苏随着后生的动作而震动飞扬,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的飘逸之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乱蛙”写出了后生们击鼓时密集的脚步在有力地跳跃,不断腾起的姿势浮现在眼前。“闪射的瞳孔”像火花一样,“火花”写出在一片黄土灰尘弥漫的空气中,依旧能够透视过去看到后生们的眼神的坚定执着与激情热烈在不断闪射。“强健的风姿”像是斗虎一样,“斗虎”写出了后生们在整个表演当中都是有条不紊、严阵以待,以“斗虎”的姿态保持高度注意力,饱含力量,没有丝毫懈怠。

这一段精彩的关于安塞腰鼓的描写,是动态场景描写的典范,可见在比喻与排比的双重作用之下,选择恰如其分的喻体是相当重要,能够使得句子表达更加贴合、更加准确,言尽其意,能够尽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画面,思考的空间。

图片

4.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琵琶行》中写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船上的客人都听得入迷之深,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用以静衬动的方式凸显出琵琶的声音余音绕梁余味无穷。在《安塞腰鼓》中同样也有类似的表述表述: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前面部分以直接描写的方式写出跳舞的后生与击鼓的响声融为一体,气势磅礴的舞姿与震天动地的鼓声互相交织。原本气势恢宏令人心潮澎湃的动态戛然而止,仿佛从一个热烈的星球瞬间转移到一个安静而又密闭的空间,只留下耳畔的一声鸡鸣。这一声渺远鸡鸣,隐隐约约却又是真真切切,与前面轰轰烈烈的鼓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周围环境寂静,更是突出安塞腰鼓令人震撼,思绪万千,令人啧啧称奇,回味无穷。

图片

5.联想想象相似或相关画面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联想与想象的场景第一是相关的画面,“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联想宏观场景,是一幅胜利归来、气势磅礴的恢弘落日晚景的画面。联想画面依据具体内容或是宏大,或是渺小,皆可。第二可以是声音的相关联想,“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就像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天空的的巨雷响彻大地,令人震悚。第三可以是相关感受的联想。看到打鼓的场面,就拥有“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的具体感受,这是一种经历思想迷茫徘徊不安之后,反反复复,历经波折,是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恍然大悟的具体感受。

联想想象相似或相关画面,可以是画面描写,可以是声音描写,可以具体感受的抒发。让人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聆听具体的声音,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视觉、听觉、感觉几个方面,来增强阅读感受。

图片

6.描写与事物周围相关的动态场景

文中写与安塞腰鼓周围产生关联的动态场景一共有三处,第一处是: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作者在正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描写之前,首先写到了高粱与这一群茂腾腾的后生都具有朴实的品质,使得击鼓的人与高粱发生某种关联。写击鼓前风吹高粱叶,风吹后生衣的场景,为即将描写的激烈壮阔的场景蓄势,丰富读者的视角,不至于文章场景描写显得过于单调。

第二处是: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击打腰鼓的热烈氛围与周围环境发生了关联,使得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赋予静态的空气与阳光以活力,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由空气再到阳光最后到人的亢奋具体感受,侧面描写出了安塞腰鼓带给人扑面而来的热闹气息与令人身心震撼的感受。

第三处是: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一群后生们击打腰鼓发出的声音,声音原本是无色无形的,鼓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这山崖和观众的心都成为后生们击打的牛皮鼓面,在这里作者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将声音具体化形象化。声音不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与周围事物产生了关联,扩大鼓声带给人的感受,令读者加以想象,声音扑面而来,提升想象的空间。

图片

【学生描写动态习作示】

图片

阳光下的武术操

伍恒毅

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的蓝天就像一块幕布,阳光善意地给万物镀上了一层金边。

操场上一个个井然有序的队列方阵,这些如三月春光的少年们此刻都严阵以待,神态沉稳而安定,似乎如一尊尊矗立得雕像。

忽然,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缓缓响起,少年们突然间仿佛都苏醒了,抬起高昂的头,昂首挺胸,似乎身体里有股力量随时会爆发出来一样。

看!少年们的身体动起来了,犹如游龙奔狼一般,生龙活虎的打起了武术操。虎啸一样,是咆哮的声浪;流金一样,是坚毅的目光;游龙一样,是矫健的身影;蛮牛一样,是强劲的招式。他们似乎想要强势的释放出自己全身的力量,并将惊人热情灌注在一招一式当中。

太阳被这壮观的场景震撼了,巨大的独目将目光汇聚在操场上,大片大片的阳光溅在少年们的身上。围观的同学们惊呆了,目光不曾从少年们健壮的身躯上移开过,眼镜睁得大大的,没有一个人说话,只听见少年们的嘿哈声以及脚跺在地上发出的咚咚声。

大滴大滴的汗珠从少年们的脸庞上滑落,每个人都已汗流浃背。偶尔有一两滴汗珠滑到眼角旁,渍得他们有些睁不开眼,可没有人急于用手抹掉它。因为他们迫于、急于、必须毫不犹豫地释放身体里的青春能量!

少年们强健的身姿震撼着你,使你的心紧绷,融入在他们的一招一式当中而又自失起来。

天空沸腾着,旋转着,大地在富有力量的脚步撞击下颤抖起来,好像就在下一秒,大地就要从中间崩裂开一条长长的缝隙,然后四分五裂。

你不禁感到好奇,感到害怕,惊异于少年们的活跃、旺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在无尽的疑惑与赞叹之中,一切声音都戛然而止。当武术操结束时,大家都还沉浸在刚才的场景之中,久久仍未回过神来。

突然,一声尖锐的集合哨声划过操场,人们都猛的被惊醒了,紧接着,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图片

听,舞蹈中的声音

(杜伊辰)

舞蹈总是带给人们一种视觉盛宴。而在观赏舞蹈的同时,观众的心里总会有种享受的滋味,仿佛舞者在台上的一个旋转,一个跳跃,乃至一个眼神都无不在牵引着观众的心,悄然拨动着他们的心弦。但是,舞蹈带给人的难道只有视觉美吗?当然不止,在我看来,它还蕴藏着一种音韵之美。

舞蹈”这两个字已深深镶嵌在了我的生活里,而自己对这方面也还是颇有一番见解,我对于每年春晚的舞蹈十分着迷。比如去年春晚中的舞蹈《只此青绿》。光听名字便迷住了,再加上大师级别的表演者精湛的舞姿,谁看了都会被迷得神魂颠倒,而乐曲中琵琶与古筝交错如织,融汇在舞蹈中更是锦上添花。闭上双眼,那声音时如阳光在叶间阡陌穿行,时如身临其境伯牙流水遇知音,时而梦旧《千里江山图》……而当古筝遇到大鼓,“噔”遇上“咚”,更别有一番风情,这时又似乎自己是位忍者,迅疾却又静悄悄地在林中穿梭;又仿佛自己是一根坚竹,饱经风雨冲刷却依旧挺立。到后面的古筝独奏时,心里又好像生出了淡淡乡愁,犹如身在他方远远地望着故乡却又回不去的想念与忧伤。

再比如说今年春晚当中的舞《碇步桥》,这又是另一种别样的碰撞。笛子与众多乐器的搭配,还有那贯穿整个舞蹈的“撒撒”声,无疑不在添砖加瓦。悠扬的笛声的清脆的“撒撒”声, 宛如来到了江南水乡,清风徐来,水波澹荡。主题段中的“叮咚叮咚”如同自己真的在拂动水波一般,轻轻跳起,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亦或是坐在小桥上,耳听流水潺潺,满目翠色莹莹。蓝白的主题配色更是让人身心舒爽,恰似在水乡徜徉。

所以舞蹈不仅带给观众视觉美,还带来听觉美。好的舞蹈更能够感染观众,引起心灵共鸣,从而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舞蹈中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图片

壶口瀑布

(李妍林)

从未见过壶口瀑布的我,本以为那是细水长流,平缓坠落,像李白所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样的,可还未看见瀑布,就先听见了那隆隆的水声。那声音忽大忽小,时而平缓,时而急促,伴随着阵阵风沙,声音愈发愈大。而它显露真身时,彻底将我震撼。

骏马似的,是滚滚的河水;狮吼似的,是巨大的声响;锦缎似的,是土黄的颜色;画卷似的,是不朽的历史。从雪山走来的黄河之水,历经千难万险到了此地。

壶口瀑布景色壮美,气吞山河。有如万马奔腾,有如冲锋陷阵,有如万人高呼。那惊天动地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飞溅的浪花和弥天水雾与瀑布中飞舞的彩虹交相辉映。一层又一层大浪袭来,碰撞在壶口四周坚硬的岩壁上,岩壁貌似也随着浪花的鼓点与它们相互配合着,一次次碰撞,震耳欲聋,一次次的拍打,惊涛骇浪。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此情此景,不禁使我联想到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无数优美的诗句赞美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站在壶口瀑布前,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她是那么的温柔,睁开眼睛,仔细端详,她是多么的慈爱。

伟大的黄河母亲!你也曾受尽屈辱,你也曾惨遭蹂躏侵略,你也曾历经磨难。然而你的顽强毅力,你的坚忍不拔,你的英勇无畏,最终带领你的儿女们战胜一个个艰险,突破一层层障碍,重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光未然老先生所写的黄河颂里有这么一句话:“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中华民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开垦,为保卫黄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涛涛黄河水,带着激情,带着坚毅,带着无畏,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奔向世界!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