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东南形胜②,三吴都会③,钱塘自古繁华④。烟柳画桥⑤,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⑥,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⑦。市列珠玑(jī)⑧,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⑨。有三秋桂子⑩,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⑪,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jì)拥高牙⑫,乘醉听箫鼓⑬,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⑭。
注释
①《望海潮》: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仙吕调”,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二字增一韵的。
②东南形胜:杭州在北宋为两浙路治所,当东南要冲。形胜:具备地理优势的地方。《荀子·强国》中记载:“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③三吴:即吴兴、吴郡、会稽三郡,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④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⑤烟柳:如烟的柳树。画桥:有画装饰的桥。
⑥云树:形容树木茂密如云。
⑦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形容地势险要,不能越过,多指长江,此处指钱塘江。
⑧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⑨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重重叠叠的山峦。清嘉:形容风景秀丽优美。
⑩三秋桂子:三秋时节有桂子掉落。三秋,秋季。桂子,唐宋时传闻,杭州灵隐寺多丹桂,为月中佳人种植移到人间,每到中秋夜便有桂子掉落。
⑪羌管弄晴:羌笛之声响彻晴空。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⑫千骑拥高牙:州郡长官游湖,随从众多。骑,一人一马合称为一骑。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牙,军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⑬箫鼓:箫和鼓。
⑭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高中教材注释如下: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三吴〕指吴兴(今浙江湖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钱塘〕今浙江杭州,旧属吴郡。
〔烟柳画桥〕如烟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
〔风帘翠幕〕遮挡门窗的帘子与青绿色的帷幕。
〔云树〕高耸入云的树木。
〔怒涛卷霜雪〕指汹涌的波涛卷起如霜似雪的白色浪花。
〔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珠玑〕珠宝。玑,不圆的珠。
〔罗绮〕绫罗绸缎。
〔重湖〕指西湖,分里湖、外湖。
〔三秋〕指农历九月。
〔桂子〕桂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羌笛在晴空下吹奏,采菱的歌声在夜空中飘荡。
〔嬉嬉〕戏乐的样子。
〔莲娃〕采莲女。
〔高牙〕牙旗,将军之旗。这里借指孙何。
〔吟赏烟霞〕指吟咏欣赏山水景色。
〔图将〕描绘。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无实义。
〔归去凤池夸〕意思是,回到朝廷,夸耀杭州的美景。这是委婉称扬孙何因政绩卓著,将入朝执政。凤池,即凤凰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译文
1、杭州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自古这里便是繁荣之地。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高高低低的楼阁,挂着各种颜色的帘子,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翻起如霜雪一样洁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垠。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有绫罗绸缎,展现着自己的富贵豪奢。
里湖、外湖与层层叠叠的山峦十分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喜笑颜开。千名骑兵拥护着巡察归来的长官,趁着醉意袭来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美着秀丽的山水风光。以后一定要将这番美景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2、杭州在东南方,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风景独特,是三吴地区的大都市,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精美的桥梁,遮风的帘子还有青绿色的帷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环绕着钱塘江沙堤的树木茂盛如云,高高的潮头卷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际。集市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宝,家家户户都挂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白堤两侧的里湖和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相映成趣,清秀美丽。在秋天,桂花飘香;在夏天,荷花盛开,绵延十余里。在晴天,人们欢快地吹奏羌笛;在夜晚,少女们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少女都喜笑颜开。两浙转运使孙何,他外出时马队成群,簇拥着高高的牙旗,威风气派。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光山色。来日把这美好的图景画出来,回朝做官时向人们夸耀。
赏析
1、这首词描绘了杭州的繁华景象与西湖的秀丽风光,是柳永投赠杭州地方官孙何所作。
上片一开篇就突出了杭州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繁华,以及杭州的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乃全文的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开始从各个方面来说明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与繁华。“烟柳画桥”,写的是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突出了这个城市人口众多。“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从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树木成排,远远望去,郁郁苍苍,如同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尽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汹涌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突出钱塘江地势的险要。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因此描写钱塘江潮是不可或缺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将街市的繁荣与百姓的富足反映了出来。珠玑和罗绮均是妇女所用的东西,也暗示杭州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的美丽景色。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之后写了秋季的桂子和湖中的荷花这两种代表了杭州的典型景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极其凝炼,将西湖乃至杭州的美概括了出来。“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用乐曲与歌声突出了西湖之上的繁荣。“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动人的笛声与采菱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与采莲姑娘都很欢乐。“嬉嬉”二字,巧妙地将他们的愉悦刻画了出来,同时也将其中的氛围传达了出来,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欢乐图景。紧接着,词人描写了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结队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浩大。洋洋洒洒间仿佛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笑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本词用语极为凝练,虽未献词,但是所描绘的意象丰富且十分真实,富有生命力与感染力,让整首词读起来十分欢快,节奏和谐。
2、在词史上,一般把柳永推为婉约派的正宗,有时与秦观合称“秦柳”,有时与周邦彦合称“周柳”,因为他“长于纤艳之词,然近俚俗”(《花庵词选》),“所作旖旎近情,使人易入”(《四库提要》)。就其大部分作品而言,固属如此,然亦有不同风格。在这首《望海潮》中,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因此李之仪在论及词体发展时说他“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同当日”(《跋吴师道小词》)。陈振孙也称其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
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陈置钱塘郡,隋平陈,废郡置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力能镇纸。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乃一篇之主脑。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风光旖旎,用笔妍蒨。“参差十万人家”一句,以力挽千钧之势,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蕃蔗。“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又推开一层,由市内说到郊外。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南史·孔范传》云:“长江天堑,古来限隔……”极言长江形势之险要,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亦十分妥帖。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早在唐代,李白就在《横江词》中写过:“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宋初潘阆在《酒泉子》中也说:“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这里主要指富室)穷奢极侈的生活。
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西湖经唐代白居易的治理、五代吴越王的营建,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白居易《忆江南》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杨万里《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柳永这里则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得虽有些夸张,但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歆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可以看作对上文的补充,也就是说吹羌笛者是钓叟——渔翁,唱菱歌者为莲娃——采莲姑娘。“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情,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
下阕后半段总结前文,归美郡守。相传“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见《鹤林玉露》卷十三)。《宋史·孙何传》谓真宗咸平中(约1000),孙何徙两浙转运使,至景德初(1004)代还。“何乐名教,勤接士类,后进之有词艺者,必为称扬”。孙何礼贤下士,爱好词艺,故柳永作《望海潮》以赠。为了博得孙何的称扬和延誉,他不得不在最后唱一点颂歌。然而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结尾二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孙何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然“归去凤池”,实含入朝执政之意,则“好景”除湖山胜概、廛市繁华外,并当寓指其守杭良好政绩。以此语祝孙何他日任满报政于朝,擢登相位,可谓善颂善祷。
这首词不但画面美,音律也很美,在柳永词中别具神韵。《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当是柳永所创的新声。观其内容与声情,确似将钱塘观潮的感受谱入律吕。如果说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合于十七八女郎手执红牙檀板浅斟低唱的话;那么这首词中的“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则非关西大汉弹起铜琵琶、敲起铁绰板引吭高歌不可。世人论宋词,说起豪放派作品,多推东坡的《念奴娇》(大江东去),即使上溯,也只及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殊不知柳永此词早于范作十多年,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柳永填词,很注意结构。这首词尽管以铺叙见长,但为了避免平铺直叙,他在发端及换头之处,都能用一、二句话勾勒提掇。如发端“东南形胜”,给人以警醒的印象;换头“重湖叠巘清嘉”,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另外,他在写景时也能注意交叉用笔,如“烟柳画桥”三句与“市列珠玑”三句,本是表现市内繁华,完全可以连续写下去,但词人却在当中穿插“云树”三句写钱塘江景。这样便显得不沾滞,场景多变,密中有疏。即以写自然景色而言,也能注意穿插人物的活动。如下阕前半咏西湖,从桂子、荷花写到钓叟莲娃,这就避免了纯静止地摹写物态,使美丽的西湖,洋溢着生气,荡漾着欢乐,充满着和谐,形成美好的境界。这首词中还用了许多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等,或为实写,或为虚指,然均带有夸张的语气,这对于豪迈词风的形成,也是极有帮助的。(文/徐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