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六上设计|23《月光曲》教学实录逐字稿-ag真人国际官网

      一、学:讲讲美丽的传说
  师:第七单元我们围绕着“高妙的艺术是怎样产生的”这个大任务展开了学习,认识了伯牙与锺子期这对艺术上的知音, 探讨了小牧童也可以鉴赏艺术。这节课我们通过《月光曲》一课,继续探究。
  师:乐评家说听到这首曲子就像看到了湖上皎洁的月光,于是出版商发行的时候就用了“月光”作为曲子的名字。这首曲子谱写的背后还有一个传说。谁来说说这个传说?(生说)
         二、问:探艺术家心境
        1.盲姑娘的三次“说”
  师:读一读文章第2~8自然段,边读边找找盲姑娘说的三次话。(学生自读)
  师:根据学习单,小组合作,聚焦盲姑娘的三次话, 你能看出她什么样的品质或者特点?然后再聚焦到贝多芬身上,看看他听到盲姑娘的话后, 每次是什么样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生:第3自然段,盲姑娘说“那有多好啊”,体现出盲姑娘热爱音乐,很想听贝多芬的曲子。
      生:盲姑娘只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出来,说明她对音乐很熟悉。虽然她眼睛看不见,但丝毫不影响她对音乐的追求和热爱。
    生:第二次盲姑娘跟哥哥说“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说明她体谅哥哥,为了让哥哥放心就不去音乐会。
     师:因为盲姑娘的家境状况不太好,所以她很懂事,懂事得让我们心疼。第三次当贝多芬弹琴之后,盲姑娘问“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吗”,你看出来什么?
   生:我看出盲姑娘对贝多芬很了解,因为皮鞋匠看见贝多芬进来却没认出, 而盲姑娘只听了一首曲子就能认出来, 可见她非常了解贝多芬。
    生:盲姑娘只听一首曲子便认出是贝多芬弹出来的, 而贝多芬问盲姑娘要不要再听首曲子,他也把盲姑娘当成了知音,所以第二首是专门为盲姑娘弹的。
  师:是的,盲姑娘仅凭这一遍曲子便认出了贝多芬,可见她对这首曲子和贝多芬都是十分了解的,可以说是知音了。可见,艺术并不是某一小部分人群的专属,任何人都可以发现艺术、欣赏艺术。
        2.贝多芬的三次“想”
        师:我们现在聚焦到贝多芬先生。已经是音乐家的贝多芬,结束了他此次的演出后,在莱茵河畔散步, 偶尔听到一段不那么熟练、流畅的钢琴曲,为什么愿意一次又一次给素未谋面的盲姑娘弹曲子?贝多芬第一次听见钢琴声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生:贝多芬很好奇。声音是断断续续的。
  生:贝多芬这一次是在世界巡回演出结束以后, 心情特别愉悦,走在莱茵河边上散步,竟听见附近茅屋传来琴声,这琴声也触动了他。
     师:当他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生:贝多芬已经感觉到盲姑娘非常懂事,就想进去满足一下这位热爱音乐的姑娘的愿望。
    生:贝多芬其实是比较心疼这个姑娘的,盲姑娘作为自己的粉丝却买不起自己音乐会的票。
    师:是啊,能来音乐会听音乐的人都是一些贵族、有钱的人,贝多芬没想到他的音乐也能被普同民众喜爱,这样的发现一定也使他对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生:他听到对话的时候是十分激动的。贝多芬只知道富人喜欢他的音乐,没想到不富裕的家庭的人也喜欢,所以他特别感动,于是想推门而入。
    生:这个时候贝多芬还没有进入茅屋,他还不知道姑娘是双眼失明的, 是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对哥哥的体谅感动了贝多芬。
  师:当弹完一曲后,盲姑娘马上就认出了这是贝多芬,这时候贝多芬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盲姑娘是一个双眼失明的人,仅凭一首曲子认出自己,可以看出她对“我”的了解。
  生:原来只听盲姑娘断断续续的琴声, 知道盲姑娘喜欢他的音乐,可她居然是一个双眼失明的姑娘,弹了一遍就认出“我”,是真的让“我”万分激动。
  师:现在我们联系这两个学习单,你试着概括一下,是什么原因打动了贝多芬。
  生:因为贝多芬觉得盲姑娘是他的知音,懂音乐爱音乐,所以又为盲姑娘弹了一首。
  生:我认为贝多芬是听到兄妹之间的对话,听出他们虽然家境贫穷,但也很想听他的音乐,所以给盲姑娘弹奏了一曲。
  师:一对穷苦的兄妹,在生活如此困顿的情况下,依然热爱音乐,喜爱他的钢琴曲,对贝多芬来说也是一份莫大的鼓励。


        三、思:寻艺术之高妙
       1.三幅画面
    师:原来盲姑娘并不是通过样貌认出了贝多芬,而是通过声音认出了他。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样一首《月光曲》。我请同学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学们带着“皮鞋匠看到了哪些画面”这样一个问题来听。(出示、生朗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非常有特点的一个地方。本来一段声音、一段乐曲是没有任何形状的,怎么才能把这样一种声音表达出来?作者通过皮鞋匠看到的画面描写了出来, 我们来看看皮鞋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是第一个画面。
  生:第二个是“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生:“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白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第三个画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师: 这样的三幅画面非常容易通过景物的变换判断出来。刚刚这三幅画面真的是皮鞋匠实实在在看到的吗?
        生:不是,是他想象出来的。
  生:皮鞋匠是听到声音想象出来的。因为听了声音以后,跟随声音的节奏、变化,就会想象到广阔的大海。
 师:听者的思想跟随乐曲旋律的变化, 又通过他的联想和想象看到了不同的画面。这就是作者在写作的时候用到的方法:把本来需要靠听觉来感受的音乐通过听者的想象转化成视觉等其他的感官呈现出来,这就是把无形的声音变成了有形的画面。
    生:可是妹妹明明是个盲人,从来没看到过这样的景象,为什么哥哥断定妹妹也一定看到过?
  师:这真是个好问题!我也有同样的疑惑。
  生:皮鞋匠想,妹妹这样懂音乐的人,不可能看不到,因为自己都看到了, 她这样懂贝多芬音乐的人不可能看不到。
    生:贝多芬弹完一曲时,盲姑娘就认出贝多芬,而皮鞋匠没有认出,证明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皮鞋匠一个不懂音乐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这样的画面, 盲姑娘更可以感受到。
   生: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这个时候盲姑娘的心情、想法、感受完全和贝多芬的乐曲融合到一起,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所以哥哥断定妹妹也一定看到了他心里的画面。
    师:刚刚我们是凭借有形的画面感受到的,现在就需要将画面再转化成无形的声音了。我们现在凭借这段文字,来看看这首乐曲是怎么样的。(播放《月光曲》,师生聆听)
  师:我们根据画面来推测一下,三幅画面、三段乐章,它的旋律是怎样变化的?
    生:从起初波光粼粼的海面,这是轻缓柔 和的;然后随着月亮的升高,乐曲的节奏也变得欢快起来,旋律变得快了起来;最后一个画面, 波涛汹涌的大海一定到了最激昂、最高亢的时候。
    师:能不能通过你的声音来把《月光曲》旋律的变化表达出来?我们再试试读一读这段话。
(生配乐朗读)
       2.三段旋律
  师:我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贝多芬、盲姑娘进行了一次交流。我们把三个学习单联系起来, 能不能分析这首乐曲的旋律和什么有关系?生:这三个节奏与盲姑娘的遇见有关。
  生:我认为乐曲三次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三次“想”有关系。第一次是触动,音乐相对平缓;第二次是感动,音乐变得快起来;第三次最高潮,贝多芬遇到知音很激动,所以音乐也变得激昂起来。
 生:作者将贝多芬几次心情的变化,通过画面呈现出来,是把无形的声音通过有形的画面转化出来。
  师:我们既然了解到皮鞋匠想象的这段文字还与贝多芬心情有关系,从触动到感动到激动,打开了他创作的灵感,弹下这首《月光曲》, 请同学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带着贝多芬的心情起伏。
(生配乐朗读)
 师:一段传世名曲,作者就是这样通过画面的变化、皮鞋匠的想象给我们呈现了出来, 让声音更加有了画面感。


       四、辨:悟艺术相通之处
     1.由心灵共鸣到人生对话
 师:其实很多文章都是这样写的。下面老师给大家发一份阅读材料,自己先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在不同形式的文章中,作
者是怎样把声音和画面联系起来的? 阿炳是怎么通过琴声来表达他的情?
  (小组学习《二泉映月》《琵琶行》白话翻译版)
    生:阿炳是在中秋夜,在二泉淙淙流水声中弹下的二胡声。二胡声里有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坚强的呐喊。
    生:我还能从一处看到他的心声。起初琴声委婉绵绵,缓缓流淌,似乎在缅怀师傅,也在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从这里看出阿炳的心已经和音乐融合到一起了。
    师:这个非常重要。我们要知道阿炳也是一个盲人, 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美丽的景色,可是他却用二胡如泣如诉的声音表达了出来。我们也看出他对景色的理解,和他的心融为了一体,超越了自己的五感,虽然看不到,但并不妨碍他用音乐来表达对人生经历的诉说。
   师: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月光曲》又有哪些相似之处?
  生:我觉得相似之处是都能让人看到一些画面,“游船都静悄悄的,江心印着秋月和白光”这样的画面。两篇文章都遇到了知音,同是天涯的可怜人。师:他说了两点:第一点,白居易用诗文把声音很形象地表达出来,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第二点,白居易在琵琶女身上看到了一份相似之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什么白居易觉得他自己和琵琶女都是天涯沦落人?
    生:白居易在第一自然段表达了一种忧愁哀伤,因为他被贬到这里。这个心境与琵琶女有相似之处。
  生:江州司马是一个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莫大的嘲弄。
    师:是啊,满腔热血、一身才华没有地方去发挥。于是白居易从琵琶女身上找到了共鸣。
    生:白居易的处境和贝多芬前期音乐还没有那么火爆的时候一样,同样是天涯沦落人。
   师:贝多芬很有可能也经历过这样一段人生经历。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是写给琵琶女的,更是写给他自己的, 用这样一首诗完成了和自己的人生对话。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不论是诗人还是音乐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是源于他们敏锐的觉察,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2. 经典永流传——何为艺术与艺术家
  师:我们来看看贝多芬。(出示简介)
  师:他的童年是不幸的,后来拜了莫扎特和海顿为师, 他的音乐世界打开了。但后来听力开始下降,甚至完全失聪,可他仍然创作了许多名曲传世。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看看这首曲子, 你对月光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吗?
(学生配乐朗读)
 生:我觉得他的声音完全与这画面、音乐融合到了一起。
 师:的确,这是一个传说还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能看到一首好的作品的诞生是有一定理由的,作者在其中倾注了他人生的阅历和解读。联系这节课所学, 谁来谈一谈伟
大的音乐或艺术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的原因是什么?(生说)
    师:不论身份、地位、身体健康与否,和他能不能创作这样的作品是没有必然联系的。那有必然联系的是什么?
  生:他自己的人生背景。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师: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少数人能发现,而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今天这节课我们凭借着文本, 也超越了文本,知道了《月光曲》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首曲子知道了诸如《月光曲》这类伟大的作品诞生背后的奥秘。最后,我们一起再静静地用心去感受贝多芬留下的佳作。(播放《月光曲》)
  师:老师提议大家去读一读《贝多芬传》,读过之后会对贝多芬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再来听听这首曲子, 看看和你之前听的相比,又有哪些新的理解。


       五、行:尝试艺术创作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欣赏一首经典音乐作品,由歌词或旋律引发某种联想,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 尝试还原音乐作品的真实创作背景。

图文源自网络侵删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