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智取生辰纲》教学思考-ag真人国际官网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在整本小说结构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正式拉开了梁山好汉聚义的帷幕。这是《水浒传》中着力描写的精彩片段之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极富艺术特色。只要是读过《水浒传》的人,都会对“智取生辰纲”的生动情节久久不忘。
这篇课文该教什么?又该怎么教?
听过很多节此课的公开课,多是集中在“智“上去展开教学。读小说,探究”智“在何处。现在又开始流行探究“不智”。
可以吗?阅读探究,激发思维自然可以。但是要防止走偏,防止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被悬置、被空洞化。
李海林教授曾经举出这样一例子,有一位教师上《智取生辰纲》,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带领学生讨论“杨志为什么会丢失生辰纲”,并列出原因8种之多。李教授说:这根本就不是学语文,这是学习“如何押送生辰纲”。李海林教授指出,课文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作为教材,它并不要求每一个方面都教给学生;需要教给学生的,是它具有典范性或典型意义的那一方面的内容。例如《智取生辰纲》,有江湖的内容,有民俗的内容,有正义和邪恶,有智慧与愚钝,有劫富济贫,有“农民起义”,但就这篇课文而言,我们是要学“江湖”、学民俗、辨善恶、分智愚、讨论贫富关系、学习农民起义吗?显然不是;《智取生辰纲》之所以是《智取生辰纲》,其典范性就在于它的“叙事艺术”。
因此,根据《智取生辰纲》的典范性特征,我们教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鉴赏《智取生辰纲》的叙事艺术,教的具体内容,就是它的“叙事艺术”。——李海林
图片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最为精彩的回合之一,也是《水浒》精湛纯熟的描写艺术的一个生动体现。
参考众多研究者的成果,小说的写作艺术整理了一下,有很多。
1.双线叙事。智取生辰纲采用了典型的一明一暗的“双线叙事”模式,一条明线是杨志带着一行人的押运过程,一条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人扮作贩枣客人的劫取行动。
2.伏笔与补叙。杨志痛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如:杨志极知天下不太平,不肯去,又不得不去,去而却又为一都管,两虞候掣肘。晃盖,吴用等人团结一心,胸有成竹,而杨志率众却矛盾激化,众叛亲离。
另外,“智取生辰纲”这回,将吴用、晁盖等人的姓名以及用药过程放在故事的结尾才交待,使读者解开心中的疑团,明白卖酒汉子和贩枣客人到底是谁,怎样把蒙汗药下到酒里的。这种写法,使文章集中凝炼,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此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3.环境烘托。善于运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推动了情节发展。
4.叙事角度和叙事视角的移位。课文标题是“智取生辰”,文章却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样就造成发一种“明防”而“暗夺”的效果,使故事叙述更加曲折,甚至令读者如堕云里雾里,直至结尾补叙其中缘由,这才豁然开朗,令人叫绝。在《水浒传》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作者采用的都是一种“非聚焦”视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帝视角”,叙事者好比上帝,对一切内部外部事件发展都洞若观火,然而在“智取生辰纲”的段落中,施耐庵则对叙事的视角进行了一次绝妙的“移位”。
5.矛盾冲突。本文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文中有两个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押送与智取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和主要矛盾。
6.虚实相合。杨志押送生辰纲部分多用直笔方法,加剧的气势和紧张的氛围。吴用智取生辰纲部分,属于多用虚写,显得影绰飘忽,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这两部分又是互为紧密联系的,前半部分着重写“押送”,突出了杨志精细狡黠的个性,并渲染了押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后半部分是“智取”。但这智取是建立在前面的矛盾基础上的。后半部分的结局是前半部分矛盾发展的必然归宿,吴用的智谋也是以杨志来反衬的。这就使前后部分紧密联系,脉络清晰,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7.语言口语化。作品还采用了元、明时期的白话作为叙述语言,给人生动活泼,通俗流畅之感。虽然由于时代的差异,文中有些词语的语义在今天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几乎不太影响今天的读者阅读,我们依然可以感受经典的魅力。
8.重视人物的言行描写。比如杨志的描写。
……
还有其他各种角度的研究,不一一呈现。
那么,九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什么呢?我们一起思考。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