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八下期中考试语文卷及答案-ag真人国际官网

一、基础积累。(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凫水(fú)争讼(sòng) 幽悄(qiāo)无人问津(jīn)

b.亢奋(kàng)褶皱(zhě)追溯(sù)风雪载途(zài)

c.潺潺(chán)冗杂(rǒng) 磅礴(bàng) 黄发垂髫(tiáo)

d.腐蚀(shí) 领域(yù) 灯盏(zhǎn) 金吾不禁(j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泻气 托辞 鹤立鸡群 诚惶诚恐

b.娴熟 轩昂 暗然失色 和言悦色

c.溃退 窒息 为富不仁 粗制滥造

d.粲然 躁热 摧枯拉朽 震耳欲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初夏的西湖,碧波荡漾,柳树成荫,游客或漫步,或泛舟,三五成群,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b. 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上,初三一班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对手,获得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c. 她的舞姿轻盈曼妙,让人如痴如醉,当舞蹈随着音乐戛然而止,观众们还沉浸在她的表演之中。

d. 电信诈骗屡见不鲜,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电话等平台进行诈骗,其方式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

4.(2022四川·巴中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民俗文化专家数十年如一日地采录、收集、整理巴山民歌。

b.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承载着大巴山的风土人情。

c.巴山民歌呈现出鲜明的节奏,具有合辙押韵、语言活泼。

d.因为它源于群众生活的缘故,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5.名著阅读。(4分)

(1)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演变的方向是。(2分)

(2)下列说法中和《说文解字》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文字不断在演变着,说是一人独创,是不可能的。

b.秦以前是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不同,官书虽是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c.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

d.《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体相同的。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2022广西·河池中考)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6~10题。(共12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六一居士初谪①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②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者乎?而屡易④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b.未果,寻病终(寻找)

c.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改变)

d.而屡易其号(多次)

7.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忘路之远近

b.老于此五物之间

c.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d.以志吾之乐尔

8.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b.【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c.【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乙】文采用主客间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

9.把【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是为五一尔,奈何?

10.【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________。(均用原文填空)(2分)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5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3分)

  1. 课内诗文默写。(7分)

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欲济无舟楫,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桃花源记》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是:__

④蒹葭萋萋,__。(《蒹葭》)

⑤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________,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描绘了延安新貌。

三、语言运用。(共4分)

13.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准备开展“低碳生活在身边”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倡导低碳生活反应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会秘书长任冠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1)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什么是低碳生活?(1分)

(2)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能直接用材料中的句子)(1分)

(3)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低碳生活在身边”主题班会活动撰写一段开场白。(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阅读文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央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 选文中,“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三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_

__的心理。(3分)

  1. 对选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物,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b. 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 用美的景色来陪衬船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子弟划船技术的高超。

d. 写航船的速度以及“我”在看社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1.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2分)
  2. 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二)阅读文段,完成17~21题。(10分)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竺可桢

①我国唐宋的若干大诗人,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搜集了各地方大量的竹枝词、民歌;一方面又热爱自然,善能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模拟这种民歌、竹枝词,编成诗句。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换言之,月、露、风、云、花、鸟乃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从这种语言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本质,即自然规律。而大诗人能掌握这类语言的含意,所以能编为诗歌而传之后世。物候就是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对于物候的歌咏,唐宋大诗人是有杰出成就的。

②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人顾况看到这首诗,大为赏识。一经顾况的吹嘘,这首诗便被传诵开来。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

③在温带的人们,经过一个寒冬以后,就希望春天的到来。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这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到如今,在物候学上,花木抽青也还是春天重要指标之一。王安石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若把这首诗哼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带来的象征,黄沙比绿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便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之大也是事实。

④各种树木抽青的时间不同,哪种树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指标呢?从唐宋诗人的吟咏看来,杨柳要算是最受重视的了。第一,因为柳树抽青早;第二,因为它分布区域很广,南从五岭,北至关外,到处都有。唐李益《临滹沱见蕃使》诗:“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刘禹锡在四川作《竹枝词》云:“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觳文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足见从漠南到蜀东,人人皆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句。这句寓意诗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

⑤唐宋诗人对于候鸟,也给以极大注意。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在西南是杜鹃,在华北、华东是布谷。如杜甫晚年入川,对于杜鹃鸟的分布,在《杜鹃》诗中说得很清楚:“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⑥南宋诗人陆游不但留心物候,还用以预告农时,如《鸟啼》诗:“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陆游可称为能懂得大自然语言的诗人。

⑦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为了了解我国南北、东西、高下不同,古今时间不同而有物候的差异,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时讨论,方能收相得益彰之效。

(有删改)

  1. 作者从唐宋大诗人的诗中发现了物候变化的哪些规律?(3分)
  2. 文章第一段引用学者黄宗義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3. 下列对原文中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白居易的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的规律。

b. 王安石诗中的“绿”字象征春天的到来,整句诗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

c. 王之涣的《出塞》诗中“杨柳”的意象说明边塞诗也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

d. 陆游的《鸟鸣》诗中体现了候鸟与农事关系,说明物候因时而变。

  1. 结合课文内容,比较《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与《大自然的语言》两篇文章的标题,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你的见解。(3分)

五、写作(40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上,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套作、不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等;请用化名代替。④一律不能使用试卷中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素材。

图片

答案及解析

一、1.b【解析】a.qiāo—qiǎo;c.bàng—páng;d.jīn—jìn

2.c【解析】a.泻气——泄气。b.暗然失色——黯然失色, 和言悦色——和颜悦色。d.躁热——燥热。故选c。

3.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a.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符合语境;b.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是贬义词,用于夺冠的初三年级,属于褒贬误用;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而句中的主语为“舞姿”,此处用词不当;d.叹为观止:用于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语境不符;故选a。

4.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a项,语序不当,应把“采录、收集、整理”改为“收集、整理、采录”;b项,无语病;c项,成分残缺,缺宾语,在句末加“的特点”;d项,句式杂糅,去掉“的缘故”故选b。

5.(1)应用 简易(2)d 【解析】《说文解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故选d.

二、6.b【解析】b. “未果,寻病终”的意思是: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寻:不久。故选b。

7.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之:助词,的;b. 之:助词,的;c.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之:助词,的;故选c。

8.c【解析】c“‘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有误。【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生活,也为后文再寻桃花源不得做铺垫。故选c。

.①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②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解析】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1)重点字词: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2)重点字词:是,这;为,是。奈何,怎么说。

10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聊以志吾之乐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注意要求“两空均用原文填空”第一空:结合乙文“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可知,欧阳修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有急流勇退的思想。甲文“遂与外人间隔”最能体现。第二空:结合“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可知,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译文】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收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而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

11.(1)b【解析】“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有错。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2)这两句诗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字里行间体现作者昂扬、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12.①海内存知己 ②端居耻圣明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④白露未晞⑤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三、13.(1)低碳生活,是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提炼概括。对“低碳生活”的说明集中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生产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抓住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概括:“低碳生活”指以节能的方式,以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的生活方式。

(2)例:低碳生活,快乐你我。绿色出行,低碳环保。选择低碳,绿色相伴。节能减排,从我做起。【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做到:语言既通俗易懂又亲切感人;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内容上既要紧扣主题,又要能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参与性。如:低碳生活,从小事做起。或:低碳生活,共享绿色;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追求绿色时尚,拥抱低碳生活。

(3)示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绿树掩映的城市,碧水环绕的田野;头顶晴空如洗,白云似梦;身边,鸟语如歌,鲜花似锦。这是每个人渴望拥有的环境,期盼享受的生活。此时,低碳生活已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把碧绿还给森林,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留给天空。【解析】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这道题要紧扣“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这一主题,可以介绍“低碳”的意义及作用或提出希望和建议。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如:“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低碳让地球解脱苦难。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最美好的家园。

四、(一)14.①迫不及待(急切)②兴奋③喜悦【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根据第①段“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第②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可知“我”非常期待,船速已经非常快了,“但我还以为船慢”,“我”恨不得马上到达赵庄,突出“我”的迫不及待;第②段“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渐望见依稀的赵庄”,第②段“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兴奋、喜悦之情。据此概括即可。

15.d【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第①段“央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第②段“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第④段“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等景物描写,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写出了江南水乡月夜的特征,增添文章的迷人色彩。月下水乡的清新,幽远,如梦如幻,散发着江南泥土的芬芳,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挚爱之情。同时化静为动,写岸上的连山,像踊跃的兽脊向船尾跑去,这是“我”坐在船上产生的错觉,觉得船是静的,山是动的,这样通过感觉来反衬生动细致地写出了船行的迅速以及急切想看戏的心情。以江南夜景的美丽清新烘托了行船之快,以及“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景交融,表现“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故选d。

  1. “轻松”“舒展”与上文的沮丧、失望形成对比,表现出了“我”的欢喜轻松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心情分析。因能去看戏而马上变得心情畅快,浑身舒适,似乎都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了。与前文因看不成社戏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我”无比的畅快和喜悦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2. 这句话运用比喻,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作“踊跃的铁的兽脊”,赋予其“跑”的动作,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船上所看到的连山在黑夜中跳跃奔跑着后退的状态,表现了船速之快。【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这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比作兽脊,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连山绵延不断的景象,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同时将山拟人化,用一个“跑”字表现出船速很快,以动写静,表现在船上看到连山快速跳跃,突出船速之快,然而这么快的船速“我”还觉得慢,更突出了“我”看社戏的急切心情。据此回答即可。

(二)18. 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通读全文,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由第②段“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咏芳草的诗”“这四句古诗指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是芳草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第二是这循环是随气候转移的,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了”可知,从白居易的咏芳草诗中发现了芳草有一年一度的循环,春风一到芳草就苏醒的规律;由第③段“但是,春天来临的指标是什么呢”和“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统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可知,绿是春天来临的标志;由第⑤段杜甫的《杜鹃》和第⑥段中陆游的《鸟啼》等诗,以及第⑦段“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可知,物候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1.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能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编成诗句,引出说明的主要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句段的作用。选文第①段黄宗羲的话“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意思就是:天地清气,月露风云,花鸟草虫鱼,这些都是诗人创作的对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是诗人擅长的表达方式,万物终有消亡时,但如果把万物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下来,就会长久存在。根据下文可知,我们从唐、宋诗人所吟咏的物候,也可以看出物候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换言之,物候在我国南方与北方不同,东部与西部不同,山地与平原不同,而且古代与今日不同。这句话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道出了诗人为何能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编成诗句,从而引出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2. 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及文章内容。王之涣著《出塞》绝句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这句诗的寓意是说塞外只能从笛声中听到折杨柳的曲子,此处的“杨柳”指的是“折杨柳曲”,不是真的杨柳,所以“边塞诗也以绿柳为春天的标志”表述错误。故选c。
  3. 更欣赏《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因为《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直接显出文章说明的中心;而《大自然的语言》没有直接显示文章说明的中心。更欣赏《大自然的语言》,因为《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而且激趣,更能吸引读者;而《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语言平实,欠生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说明文题目的理解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喜欢哪一个题目都可以,陈述理由时抓住题目的特点和作用。《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直接点出说明对象但是不够生动,《大自然的语言》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比喻手法,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没有直接显示说明的中心。若认为《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好,可从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的角度来分析;若认为《大自然的语言》好,可从题目的生动形象角度来分析。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