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对比阅读合集-ag真人国际官网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乙】

昔者曾子①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杆④逾⑤墙而走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费:鲁国的地名。③族,指姓氏。④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⑤逾:越过。⑥走:逃跑。

【丙】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①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②,玃似母猴③,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数(shuò):多次。②玃(jué):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③母猴: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一人之使/逢入京使

b.昔者曾子处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其母尚织自若也/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d.人之与狗则远矣/亲贤臣,远小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3.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4.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答案】

1.b   2.①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②这就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3.c    4.反映的是如何面对谣言的问题。正确观点是“夫得言不可以不察”。谣言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乱真,对当事人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网络时代信息铺天盖地,我们要学会用分析的眼光对信息加以甄别,不要轻易相信谣言。虽然我们无法阻止谣言的产生,但不要做谣言的传播者。

02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乙】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国人道之                           

②闻之于宋君      

③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④愿王察之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

【答案】

1.  讲述     使知道     距离     明辨   

 2.①(我家)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②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3.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

03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国氏善为盗》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①。”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②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时,向氏以赃获罪,往而怨之。

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___,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有删节)

【注释】①穣:庄稼丰收,富足。②垣:墙。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夫 金 玉 珍 宝 谷 帛 财 货 人 之 所 聚 岂 天 之 所 与 ?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1)   闻之于宋君

(2)   喻其为盗之言

(3)   遂逾垣凿

(4)   亡不探也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

4.请为【乙】文划线处为国氏选择一个合适的语气词,并说明理由。

a.唉        b.嘻

我选择   (序号),理由是                                          

5.结合文本内容,补全下列对话。

小文:为什么在这两则寓言中会产生这么大的误解?

小言:因为【甲】文中丁氏所言“穿井得一人”的本意是(1)         ,但其他人却理解为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乙】文中向氏理解的“盗”是(2)          但其实国氏所传授的“盗”指的是(3)           。

小文:哦,我懂了。从这两则寓言中我也获得了一些共同的启示:(4)                          。

【答案】

1. 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    

2. .     使……听到     明白     越过     无,没有    

3.     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不如没有听到。     齐国的国氏很富有,宋国的向氏很贫困,(向氏)从宋国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  

4.  示例一:“唉”字写出了国氏对于宋氏没有理解他的话,去偷盗财物导致获罪的叹息和同情。

示例二:宋氏没有理解国氏的话,因偷盗财物获罪。“嘻”字可见国氏对宋氏愚蠢贪财行径的嘲笑和蔑视。   5.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偷盗财物     借助天地时利来种植庄稼、建造房子、获取食物。     凡事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

04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遑②惜其金,唯怅③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凤而贵,宜欲献之。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金直十倍。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酬:付,出。②遑:忧虑。③怅:遗憾。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请加倍,乃与之          

(4)过买凤之金直十倍           

2.翻译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3.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我 闻 有 凤 凰 久 矣 今 真 见 之 汝 卖 之 乎?

4.“谣言止于智者”,从这两则寓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

1.  等到     讲述     才     同“值”,价格。 

2. (1)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2)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   3.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    

4.示例:①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②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③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④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05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①朽而轮败,輗②折而辕③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④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选自明·方孝孺《越车》)

【注释】①辐:联结车辆和车毂(gǔ)的直条。②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部分。③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④绐(dài):欺骗。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而出溉汲:          

(2)闻之于宋君:           

(3)以为车固若是:           

(4)而笑其拙: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

3. 甲文中姓丁的人该怎么说才能避免别人的误会?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是因为他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说法。

b.乙文告诉我们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

c.甲文“有闻而传之者”与乙文“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两句中的“者”意思相当。

d.甲文中“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和乙文中“学者之患亦然”都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在文章的结尾起到了揭示寓意的作用。

【答案】

1. (1)打水浇田;(2)使知道;(3)本来就像这样;(4)笨拙。

2. 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到。

等到敌军侵略他们的国境,越人带着破车去抵御侵略者。

3. 我家打井后节省了一个外出打水浇田的劳动力。

4. d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