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汇总-ag真人国际官网

一、原文及翻译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二、字词理解
(1)字词注释

欲:喜爱。 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胜于。 于:比。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莫:没有。 得生:保全生命。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为:做。

而:但是。 是故:因此。

非独:不只,不仅 非:不 独:仅。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是:此,这样。 心:思想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箪: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则:就。

弗:不。 得:得到。

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

行道之人:(饥饿的)过路的行人。 蹴:用脚踢。

而:表修饰。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辩:同“辨”意为辨别。

何加:有什么益处。何 介词结构,后置。 宫室:住宅。

奉:侍奉。 穷乏者:穷人。

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助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已:停止。

本心:指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先前,从前。

(3)一词多义

而:

⑴呼尔而与之 (而,表修饰 )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而,表转折

于: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 )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介词,表示原因,为了)

⑵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前为,介词,为了  后为,动词,做、接受)

⑶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为:动词,做)

得:

⑴二者不可得兼(得到、获得,动词)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动词 )

四、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4)古今异义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可以)

古义:能够用来

今义:能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

古义:这,指示代词

今义:判断动词

3、一豆羹(豆)

古义:古代盛事物的器具

今义:豆子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钟)

古义:古代的量器

今义:计时器具

5、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古义:益处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6)特殊句式

1、鱼,我所欲也(判断句) “也”,判断标志

2、乡为生死而不受(省略句) “为”后省略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省略宾语“施舍”,全语省略了主语“我”。

三、文章理解
 (1)《鱼我所欲也》一文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当中的“义”和文章最后的“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本心”都是指人的“羞恶之心”(按如今的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廉耻之心”)。因为人只有拥有“羞恶之心”,才能分清哪些是道德底线可以承受的事,哪些是道德范围所不接纳的事,哪些是“所欲有甚于生”的事,这样才能不被“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和“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诱惑,而像“不食嗟来之食”的人一样,内心有一种凛然的“义”。

(2)《鱼我所欲也》一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如果把《鱼》文分成三段来分析,是不难说明这一观点的。本文逻辑严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四、实战演练
单选题

1.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下列对《鱼我所欲也》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生活常理类比“舍生而取义”的道理,具体生动,通俗易懂。

c. 第2段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来阐明不应该为物欲而丧失本心的道理。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精辟。

填空题

  1. 《鱼我所欲也》一文以为喻,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的观点。又运用举例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法论证了人人都有“”的道理,赞扬了那些的人,斥责了那些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__”。

默写

  1. 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默写。
  2.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
  3. ②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
  4. ③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__
  5. ④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

翻译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文言文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患所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开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出心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其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单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要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死亦我所恶 恶:讨厌,憎恨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 得之则生 入则无法家拂士

c. 呼尔而与之 面山而居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士卒多为用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义”放在首位。

b. 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c. “不受嗟来之食”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d. 文章运用精彩的排比,语言纵横驰骋,气势恢宏。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①  , 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卷四》)

【注】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②致邑:给一块封地。邑,封地。③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纵子有赐 , 不我骄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acd分析正确。b根据“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并不是只有圣贤才具有,而是人皆有之,只不过是贤者能始终保持这种本心罢了。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2.【答案】 a

【解析】【分析】a作者主要阐述了在“生”与“义”二者不可得兼时要舍生取义的观点。所以a项错误。bcd理解正确。

【点评】本题属于文言文综合考查题。答这样的题,首先要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论证方法及写作手法,最后再辨析每个选项并作出选择。

二、填空题

3.【答案】 鱼;熊掌;舍生取义;本心;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苟且偷生;见利忘义;本心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这篇文言文基本内容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鱼;熊掌;舍生取义;本心;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苟且偷生;见利忘义;本心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三、默写

4.【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解析】【分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比如: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③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④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点评】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选择句子,关键在于对古文的理解,再联系所给信息选择恰当诗句子。

四、翻译

5.【答案】

(1)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解析】【分析】根据原文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关键字的意义,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掌握翻译方法,多加练习。

五、文言文阅读

6.【答案】

(1).b

(2).c

(3).c

【解析】 【点评】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学习重点是平时积累,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要及时整理和归纳。

(2)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这种题平时要善于积累,对常见的虚词“之、其、而、于、以”等要悉心掌握,明确其用法,辅之以练习,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种题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是课文结构的分析、主题的判断、手法的分析等等。做这种题的关键是仔细审读文本,然后在选项的细节上多思考和比对。

7.【答案】

(1)祸患,灾难;同“避”,躲避;赏赐;傲视

(2)①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封地),而是别人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3)舍生取义;廉洁自律

(4)①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解析】【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辟”属于通假字,“患”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非独:不只,不仅。是:此,这样。心:思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②求:索要。奚:什么,疑问词。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封地),而是别人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 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乙】曾子家里虽然很贫穷,但他却不接受鲁君的施舍,由此可以看出曾子具有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

(4)根据【甲】文中孟子的主张及【乙】文中曾子的形象提炼出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即可,如:①当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点评】

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甲】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①作者的观点;②明确的判断;③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乙】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附参考译文】

【乙】曾子身穿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国君叫人送给他一块封地,说:“请你用这块封地的收入做一些衣服吧。”曾子不接受,那人回去,再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先生,这不是你向别人索求,而是人家主动奉送给你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要惧怕人家,给予人家东西就要傲视人家。即使鲁君对我恩赐,不会傲视我,但我能不畏惧吗?”最终不肯接受。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曾参说的话,足够保全他的节操了。”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