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作文教研: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灵感-ag真人国际官网

【教学设想】

《思路要清晰》的教材内容很简洁,分三大块:“整体构思”、“确定写作顺序”、“列提纲”。但对于初一学生,如果讲如此“专业”的知识,似乎显得太专业了些。虽然教材中安排了《再塑生命的人》、《植树的牧羊人》等课内文章来联系,但这些文章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有些距离,学生与它们的共鸣不大。

想到“文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找素材”诸类的指导之言,又想起汪曾祺的“唯美食与人生不可负”,所以我试着在“美食”与“文章”间找相似点。想以这个相似点打消学生在写作课上的“畏惧”,并让学生形象的记住“思路要清晰”的要点。

 

【课堂实录】

师:(屏显:写作——思路要清晰)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一堂写作课。你们喜欢写作文吗?

生:不喜欢。(学生齐说)

师:那么你们喜欢吃吗?

生:喜欢。(学生笑,齐说)

师:那好吧,我们就暂时不说写作了,来与你们说说“吃”。

(屏显:一张美食图片;板书:“美食”)

生:好美的炒饭呀。

生:这是扬州炒饭吧

……

师:这可不是扬州炒饭,它是徐氏炒饭。同学们,猜一下,老师姓什么?

生:徐。(大多数学生齐声说)

师:老师忘了刚才与你们打招呼了。同学们好!

生:徐老师好。(很大声)

师:你们太热情了,老师就把这炒饭的要点告诉你们吧。

生:(开心的笑)

师:(屏显:)你们一齐来读一下吧。

生:(齐读)用料:瑶柱(干贝)、鸡蛋、胡萝卜、毛豆、冷饭。步骤:(1)准备:瑶柱泡发后撕条;胡萝卜、毛豆分别切丁;蛋清与蛋黄分别在温油里下滑;(2)热锅下油少许,油温六成后改中小火下冷饭翻炒两分钟左右;(3)再下毛豆、胡萝卜丁翻炒两分钟左右;(4)接着放入瑶柱与蛋黄继续翻炒半分钟左右后下蛋清;(5)放少许盐(也可以再加少许胡椒粉)大火翻炒半分钟即可盛出装盘。

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做这份炒饭要注意点什么?

生:要注意放料的顺序。

师:你看到哪些顺序?

生:先是冷饭,接着毛豆、胡萝卜丁,再是瑶柱、蛋黄,再是蛋清,最后是盐、胡椒粉。

师:你看得很仔细,不错,请坐。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按照这些要点的顺序概括的说一下呢?首先要干什么?接着呢?

生:首先要买菜。

师:什么菜都要买吗?

生:不要的,只要买与这炒饭有关的菜。

师:是呀,我们总不能在炒饭里再放条鱼,是吧。

生:(大笑)

师:所以,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为这道菜“选料”。(板书:“选料”)那么接下去要干什么呢?我们总不能就直接吃这些料吧。

生:不能。(大笑)

生:我们还要洗菜什么的。

生:还要开始烧。

师:这些我们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生:加工?(带着些疑惑)

师:对的,最简单的一个词就是“加工”。(板书:加工)加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刚才已经有同学说过了一个。

生:顺序。

生:我觉得还有一个要注意的。

师:你说说看呢。

生:这里还讲到了“中小火”、“大火”的。

师:这个我们称之为什么的?

生:不太清楚。

师:这个叫火候,那可是做好中国菜的关键。(板书:火候),除此以外,我们还得注意下“调料”(板书:调料)

师:徐老师已经把这些要点记在脑子里。如果你是一位初学者,最好还是把它用笔记下来。不管是记脑子里的,还是写在纸上的,我们都可以称它为“食谱”。(板书:食谱)有了这些,我们做菜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就会思路清晰了。

师:老师呢,还为这份炒饭配了段文学。(屏显:图文)我来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吧。

生:远在海边的瑶柱,与江南水乡稻米、田园鸡蛋和青青毛豆的一次邂逅,在简单的翻炒间,完成了海鲜、稻米、鸡蛋的碰撞。五彩纷呈时又给人们的味蕾来了次千里的跨越,一盘瑶柱炒饭,注定让你念念不忘。

师:同学们,有没有感觉到配上文字的美食更有点意思了呢?

生:(微笑、点头)

师:其实,有时候写一篇文章与做一道美食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板书:文章)如果写文章时,也能注意到“选料”、“加工”、“食谱”,那么我们的写作思路就会变得清晰了。(板书:思路要清晰)

师:那么我们就按着做一道美食的流程,看一下,我们写文章首先要做什么呢?

生:选料。(齐声)

师:在写文章里,我们不称它为选料,而是称“选素材”。(板书:选素材)选素材可不是随意的,而是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板书:中心)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训练:

(屏显)有一位同学罗列的关于同桌的一些素材: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e.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f.他家离学校很远,但每天坚持骑自行车上学,从不让父母接送。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师:今天这位同学呢,想针对他的同桌做一道“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的“菜”。如果是你的话,你会从中选择哪些素材呢?老师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仔细考虑一下。

师:好,时间到了。谁来说说看你选择了哪些素材?

生:我选择了a、b、g。

生:我的是a、b、e、g。

生:我的也是a、b、g。

师:同学们,除了这两个答案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吗?

生:(无语)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个答案的不同点主要在哪个上?

生:e(学生齐答)

师:那我们先地起来把e的内容读一下。

生:他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齐读)

师:同学们再看一下我们的这道菜的名字叫什么?这个e素材要不要用?

生:不要用,因为“热爱学习”与“参加公益活动”没有什么关系。

师:看来我们只有紧扣中心,选素材时才能明确取舍。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看一下有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同学们可以先自己小声的读读,再与小组内的同学讨论讨论。

(屏显)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可是到了冬天,这些叶子也照样凋落。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的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生:我觉得第⑤句放在这里不太好。

师(追问):你觉得哪不好了?

生:因为其它的句子好像都与“向上”有关,而这句写的却是落叶,有点不一样。

师:你觉得这句与其它句子表达的内容不太一致,是吗?

生:是的。

师:同学们,你们能看出来,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什么呢?

生:我觉得是“力争上游”。(其他同学也随声附和)

师:所以呢?

生:因为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力争上游”,而“叶子凋落”虽然是事实,但是与这个中心不一致,所以就没有必要选它了

师:你分析得真不错,看来你很会选择素材了。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在构思文章的时候首先要会选素材。但是素材再好,如果没有“加工”的环节,这些素材也成不了一篇美文。在加工这一环节中,确定写作顺序又最为关键。同学们,你们知道常见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吗?

生:时间、空间、逻辑(七嘴八舌)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说,可是老师听不清楚了。请一个同学说吧。

生:空间、时间、逻辑。

师:好的。(板书:空间、时间、逻辑。)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文字。

(屏显)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师:这段文字我们是不是从哪里见过?

生:《齐南的冬天》(学生齐答)

师:不错,是我们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想一下,它采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

(生齐读文段)

生:空间顺序。

师:你从哪里来出来的?

生:从文中的“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可以看出来。

师:不错,这段还真是采用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我们再来看个内容:请你给下列的语句排排顺序。

(屏显)题目:“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g.他热爱课外阅读,经常出入图书馆和书店。

师:我们试试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排序说出来。做好准备了,三、二、一

生:b、a、g(学生齐声说出)

师:它们之间是有什么顺序呢?

生:空间顺序。

生:从教室到家里再到图书馆和书店。

师:好像有点道理。他放学后能不能在教室里做作业呢?

生:可以。

生:我觉得逻辑顺序更好,因为第一句讲的是他在课堂学习的情况,第二句讲的是课后学习情况,第三句再到课外学习,所以用逻辑顺序比较好。

师:你说的真好,你看到了事件之间的联系。在平时写作时,几件事情之间有因果、递进、并列甚至是主次的关系的,我们都可以称它们为逻辑关系。

师:还有一个时间顺序我们还没有看呢。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45页,我们看一下这篇《再塑生命的人》,大家看出用的是什么顺序了吗?

生:时间顺序。

师:说一下,这个时间顺序在文中有什么标识呢?

生:“那天下午”、“下午”、“第二天早晨”、“有一天”、“这一上午”

师:相信同学们对三个写作顺序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做美食时除了要注意顺序外,我们还得要注意火候与调料。那么在写作文中我们除了要注意顺序外,也得讲究些其它的一些要素。比如:详略、描写、修辞等。

师:一道美食的制作因为有了食谱就会有条不紊,那么我们作文的“食谱”是什么呢?

生:提纲。(多数学生齐说)

师:不错。我们作文中的“食谱”就是提纲。(板书:提纲)

师:一个好的提纲,不但包含了选素材,确定写作顺序,还得体现素材的主次详略,甚至是“加工”过程中的技巧,如:详略、描写、修辞等。下面我们先看一下有位同学的作文提纲。

(屏显)题目:《我的球迷爸爸》

(1)爸爸是个球迷。(略写)

(2)订球类报刊、看报刊。(详写,神态)

(3)看球赛。(详写,神态、动作、语言;夸张)

(4)打比赛。(详写,动作;比喻)

(5)总结照应。(略写)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们罗列出的写作要点(指向黑板)进行点评。

(教师巡视,不时与小组人员轻声交流)

师:好了,我想听听你们对这个提纲的看法。

生:我觉得很好。他写的有关爸爸的事情都与球迷有关系。

师:你看到的是他选素材这一块,这些事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的。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

生:还有他注意了详略,开头、结尾是略写,中间三件事详写。

师:嗯,不错。

生:但是我觉得三件事都是详写,有点不好。

师(追问):你觉得哪不好了?

生:好像三件事都是一样的,这样不太好。

师(再追问):那么你觉得怎样就好了呢?

生:最好有详略,比如看报刊可以略写。

师:老师似乎有点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说这三件事也要有个详略之分,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其实老师也这么觉得的,三件事都一样多,就体现不出精彩之处了。还有吗?

生:(无语)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三件事的顺序能不能交换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先有看报刊,再有看球赛,最后才是打比赛。

师:为什么得先看报刊呢?

生:这是感兴趣表现的第一步。

师:接下去就是感兴趣的更高的表现?

生:应该是的。

师:那这个属于什么顺序呢?

生:逻辑顺序。

师:不错,看来你有点理解了什么叫“逻辑顺序”。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给这个提纲打个分数,你会给他几分呢?满分是100分。

生:90、80、95……

师:看来这个提纲总体还是不错的。接下去,我们自己试试看列个提纲,看一下你的提纲能得到多少分。

(屏显)请学生以《 二三事》为题,确定主题,编写提纲。

(五分钟后)

师:让我们看一下有位同学列的提纲。

(投影展现)校园二三事

1.进入新学校。(略写)

2.与同学之间的矛盾。(详写,语言、心理)

3.与同学的开心事。(详写,神态,比喻)

4.总结全文。(略写)

师:有没有谁想来点评一下这个提纲的?

生:我觉得这个提纲很不错。

师:好在哪里?

生:他标注了详略,两件事都与校园有关。

师:你看得很专业,很好。有没有其它的点评?

生:我也觉得很好,比我的要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的提纲比我的看上去简洁,我的有点长。

师:你愿意展现你的提纲吗?

生:(摇摇头,笑)

师:好吧。那就不为难你了。我想请作者回答我一个问题。

生:(站起来)

师:你的提纲里的两件事能不能调换顺序?

生:(想了想)不能。

师:为什么?

生:我想以开心的事结尾。

师:也就是这两件事不是并列的,是有轻重的。

生:是的。

师:哪件事重要?

生:后面开心的事重要。

师:那这两件事是否要分个详略?

生:(想了想)要的,第一件与同学矛盾的事可以略写。

师:有道理。看来你是个阳光的男孩。有详有略,这样更能突出精彩部分。

师:同学们,你们想给他多少分?

生:95、98、90……

师:看来你们对这位同学的提纲还是比较认可的。有了提纲,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思路清晰了,写作文是不是也就不那么纠结了?

生:是的。(笑)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学到了做炒饭的“秘诀”,又学习了作文提纲的要点。一会儿可以再将自己的提纲修改、完善后与周边同学交流交流。最后,老师想送一句话给你们。(板书:不负美食不负文)

师生:齐读。

师:好,下课。

(附:板书

思路要清晰

(1)选料:       中心

美食      选素材

(2)加工:       顺序       火候、调料

文章              时间、空间、逻辑  描写、修辞

(3)食谱:

提纲

不负美食不负文             )

【执教感言】

用“美食”与“文章”进行类比,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尝试。在授课中以“美食”的“选料”、“加工”、“食谱”类比“文章”中的“选素材”、“加工”、“提纲”,从科学角度来看是有些牵强的。但这个确实让学生对“写作,思路要清晰”的体会更加形象了。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我不时的把“美食”用语融入其中,故意少了些“专业术语”。学生借助做一道美食的流程,记住写一篇作文的要点,学会如何列提纲,并理解了列提纲对写作文的作用,在脑中逐渐形成“思路要清晰”的写作概念。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用心关注生活,并适时的加以提炼,就会有高于生活的趣味。生活,不但能带给我写作教学的“灵感”,也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