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教学设计】统编版六年级上册《14 穷人》(第一课时)-ag真人国际官网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故事情节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能够安全回家?渔夫是否同意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使得全文紧扣心弦。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插图内容是安娜和渔夫提着一盏马灯,安详的看着床上熟睡的孩子们。那柔和的灯光成为了画面的中心,桑娜的脸庞在淡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明亮动人,让人感受到善良纯洁的人性之美,可以成为照亮贫困生活的希望之光。

【学习目标】
1.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风暴”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关注情节,理清文章层次,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初步感知故事中“穷人”形象。
【学习准备】
1.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中人物的关系。
2.自读课文,识记生字表,借助工具理解词语。
3.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词句,反复读,简单地写上批注。
4.用自己的话尝试说一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过程】
导入:
1.通过学习《桥》,我们知道了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对环境的描写,就像是一根线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中,感受到人物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小说的魅力。这节课,我们将运用阅读《桥》这篇小说的方法继续共读另外一篇小说《穷人》。
2.阅读资料袋,了解作者。
图片​
3.了解写作背景。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学习任务一:检查课前预习】
活动一:听写生字词
活动二:交流难懂的词语意思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也比喻声势浩大或感情奔放。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活动三:交流预习时批注的内容
【学习任务二:默读课文,关注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活动一:质疑课题,自读课文。
例1:课文写了哪几个穷人?(桑娜、西蒙、渔夫)
例2: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标题?
例3:穷人哪里穷?穷人真的穷吗?
学生交流。
活动二:默读课文,关注故事的主要情节,理清课文层次。
情节一: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盼望丈夫回家
情节二:桑娜探望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经病故,主动抱回两个孤儿
情节三:渔夫归来,夫妇想法不谋而合
活动三:根据小说三要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本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环境),桑娜和渔夫(人物)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情节)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学习任务三:感受穷人很穷】
过渡语:孩子们,这篇课文跟《花之歌》一样,虽然标题是“穷人”,但是整篇文章找不到一个“穷”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贫穷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
活动一:自主阅读1~11自然段,找出体现“穷”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
……
活动二:小组合作,分享感受
预设:渔民们住的条件非常差,吃的差,生活条件也非常差,不仅如此,还要忍受疾病的折磨。
作业布置:
1.思考课后第二题,运用分析人物特点的方法,批注自己的感受。
2.完成练习册。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