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着“学习生活”选编课文,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也呈现了不同的教师形象。学习本单元,要求掌握默读方法,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借助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本单元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严慈相济的师者形象;《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小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走向“光明”的故事;《<论语>十二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闪烁着至圣先师的学习智慧。三篇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但均与学习生活相关,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师生关系,呈现了教师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
单元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献礼教师节,学校拟开拍《我和我的老师》微电影,现向全校征集微电影故事内容。学习本单元,从古今中外的作品中感受师生情,写下你和你的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一核心任务聚焦学生写作,与本单元阅读教学紧密相关。具体设计思路是: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情节;聚焦课文人物描写,赏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课内课外范文,学习讲好人物故事的方法;筛选写作素材,列出提纲,撰写完成文章《我和我的老师》。
学习流程是:第一课段,学习默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梳理课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感受师生情谊;第二课段,精读文章中描写老师的片段,结合文中插图,批注品鉴文中师者形象。参照单元写作任务中肖像漫画的手法,选择生活中的一位老师,给他/她画一幅肖像画,并配上文字解说;第三课段,鉴析课文选段和课外范文,学习选取典型事件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凸显人物形象的方法。第四课段,确定写作对象,选择典型事件,列出提纲,撰写“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
【学习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概括、人物描写与关键语句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课文中选取你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为同学讲解他/她的故事并分析其形象特点。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约92位学生)
(1)概括:97%的学生能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概述,但仅58%的学生能归纳出人物的特点;
(2)人物描写:76%的学生在人物讲解中缺乏对课文中人物描写语段的关注,无法结合内容和情节进行分析。
(3)关键语句:79%的学生在人物讲解中无法关注到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从文章写法的角度对人物进行分析。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对人物形象缺乏整体和细部的把握。具体情况如下:89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97%)能够简要概括课文内容,但仅53位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归纳出人物特点;70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6%)无法从人物描写的语段中分析人物形象,73位学生(约占测试人数的79%)无法从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中分析人物形象。
三、学习内容确定
依据前测反馈的情况可知:阅读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学生基本能把握主要内容,但缺乏从整体和细部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因此,借助人物描写、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基本写法,是本专题设计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学习默读方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并归纳课文中不同老师的特点;
2.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速读课文,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分析不同位置关键语段的作用。
二、思维目标
1.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总结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
2.对比课文中儿童与成人的不同视角,学习多维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价值目标
1.在阅读和写作中,体悟师生情谊,学习老师身上的高尚品质,感受师生之间的爱与尊重。
2.感受童真、童趣、友谊和爱,热爱童年、热爱生活,获取人生启示,提升思想品德修养。
【核心任务】
献礼教师节,学校拟开拍《我和我的老师》微电影,现向全校征集微电影故事内容。学习本单元,从古今中外的作品中感受师生情,写下你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初探:读课文,把握情节
核心任务:学会默读,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一、 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明确默读的基本要求;
2.跳读课文,关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3.梳理课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感受师生情谊,课上交流互动。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习资源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四、完成任务
1.带着以下问题,默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文章讲述了发生在百草园的一些什么事儿?讲述了在“三味书屋”发生的哪些故事?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生命?如何做到的?
知识链接 |
默读的要求(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2)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适当运用猜读和跳读。 |
2.圈画标题,跳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
步骤一:读题 | ||
任务 | 标题 | 关键词 |
勾画关键词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 | 从···到···;再塑 |
步骤二:读文 | ||
任务 | 关键语句 | 作用 |
跳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的作用:划分文章层次;照应文章标题等。 | 范例1: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范例2: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范例3: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 | 划分文章层次/照应标题的语句,是过渡语段,承上启下。 划分文章层次。这句话能让读者了解到,前文所写是百草园的春、夏、秋,接下来便要写百草园的冬了。 照应文章标题。“最重要的一天”、“截然不同的生活”与标题的“再塑”相照应。 …… |
步骤三:悟情 | ||
任务 | 情节 | 阅读感受 |
梳理文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感受。 | 1.“我”问寿镜吾先生“怪哉”虫;2.寿镜吾先生读书;3.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doll”;4.莎莉文老师带我感受“水”。··· ··· |
五、学习评价
1.默读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本文2500字左右,学生计时阅读,自主检测能否在5分钟内读完。
2.完成以下“写作小练笔”。
写作小练笔 | |||
如果有机会,你更想做哪位老师(寿镜吾/莎莉文老师)的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你的想法,并说明理由,字数在200字以上。我更想做_______________(寿镜吾/莎莉文老师)的学生。······ | |||
小练笔自评表(满分:20颗星) | |||
评价维度 | 评价内容 | 评价等级(填涂) | 评价说明 |
文章结合度 |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 ☆☆☆☆☆ | 越符合评价内容,星级越多。 |
理由完整度 | 理由充分,有理有据 | ☆☆☆☆☆ | |
语言趣味度 | 生动形象,充满趣味 | ☆☆☆☆☆ | |
逻辑流畅度 | 逻辑严谨,行文流畅 | ☆☆☆☆☆ |
第二课段
赏析:品人物,细处寻味
核心任务:品鉴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方法。
一、学习任务
1.精读文章中描写老师的片段,结合文中插图,品析文中师者形象;
2.参照“写人要抓住特点”单元写作任务中肖像漫画的手法,选择你生活中的一位老师,给他/她画一幅肖像画,并配上文字解说。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论语>十二章》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上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p54-55)
四、完成任务
1.精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中描写老师的片段,朗读《<论语>十二章》中老师的语录,批注品鉴师者形象,完成“学习任务单一”,课上相互分享交流。
批注要求:勾画描写老师的片段,旁批阅读心得。
【批注示范】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外貌描写)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别人对先生的评价)
知识卡片
人物形象特点 | |
人物形态特点 | 即描绘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句子,先析外在特点,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中思考分析体会人物情感。 |
人物言语内容 | 即抓住人物语言,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辨析领悟人物思想情感。 |
人物行为特点 | 即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句,理解表层意思,分析深层含义,品析人物的精神风貌。 |
人物生活环境 | 即描写人物所处环境的语句,立足环境,分析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形象。 |
学习任务单一
2.参考文中插图,尝试勾勒人物外在特点;结合上一任务完成的学习单和课上交流结果,总结人物总体特点。
3. 参照“写人要抓住特点”单元写作任务中肖像漫画的手法,选择你生活中的一位老师,给他/她画一幅肖像画,并配上文字解说。
学习任务单二
五、学习评价
参考以下评价表格,学生互评课上所画的老师人物肖像图和所配的文字解说。
评价标准 | 不契合:★;一般契合★★★;非常契合:★★★★★ |
配图特点 | 肖像图所抓特点与人物形象是否契合☆☆☆☆☆(填涂) |
配文用语 | 形态特点□言语内容□行为特点□生活环境□配文的人物描写与人物形象是否契合☆☆☆☆☆(填涂) |
□比喻 □夸张 □对比 □其它配文的修辞与人物形象度是否契合☆☆☆☆☆(填涂) | |
图文匹配度 | 所画的图片和所配的文字是否契合☆☆☆☆☆(填涂) |
第三课段
得法:析手法,感知匠心
核心任务:深入分析三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精妙之处,讲好“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
一、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学会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把握关键语段、梳理典型事件;
2.品读语段,借助圈点勾画和批注,了解作者通过写自己的反映和变化来凸显老师个性魅力的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论语>十二章》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四、完成任务
(一)速读课文,找出几篇文章中对老师的概括性评价的一句话。
学习任务单一:
概括评价,开宗明义
课文篇目 | 对老师的概括性评价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再塑生命的人 |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第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
【学习提示: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快速找到对老师概括性评价的一句话,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特殊位置的关键句段,并了解这些特殊句段的作用。】
(二)结合“学习任务单一”,找出三篇文章在对老师的概括性评价中的共同之处,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
关键语段,着力表达
出现位置 | 副词使用 | 情感表达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文章第二部分的开头 | 极 | 方正,质朴,博学 |
再塑生命的人 | 文章开头 | 最重要 | 是我最重要的一天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 文章开头 | 最深、最多 | 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
【学习提示: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语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关键语段着力表达的印象,分析这种朴素表达的妙处。比如《背影》的开头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再如魏巍《我的老师》开头段:“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三)跳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老师与“我”的事件,对比事件前后“我”的感受和变化,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任务单三:
我写我师,一体两面
文章 | 师:立身之事 | 师:立人之言 | 生:彼时变化 | 生:此时回顾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1. 寿镜吾先生不回应“怪哉”的问题,使我知道不问不应该问的事,只读书习字。2.3. | 1. “读书!”2.“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 小鲁迅::恭敬——忐忑——放纵——佯怕——读书多了,画的画也多了 | 大鲁迅: |
《再塑生命的人》 | 1.莎莉文老师把我紧紧抱在怀中,使我感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2.3. |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 | 小海伦:愤怒苦恼、疲惫不堪—— —— —— —— ——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大海伦: |
《<论语>十二章》 |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 | |||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 1.徐老师大勾大抹我的作文,使我学会写文章。2. |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 少年梁实秋: —— —— —— —— | 成年梁实秋: |
【学习提示:学生通过“老师……,使我……”这种句式表达,找出“我”与老师的关联,在比较中梳理出老师对“我”影响最深的事件,进而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另外,能凸显人物个性的语言,是贴在人物身上独一无二的标签。这四篇文章有像寿镜吾和徐老虎这样非常有个性化的语言,也有莎莉文老师特殊的无声之言,还有孔子大篇幅的语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老师的独特魅力;跳读课文,圈画词语,感知“我”的变化。通过批注重点赏析,以“小鲁迅”为例带着学生梳理;“小海伦”的变化给出一头一尾,让学生填空;“少年梁实秋”的变化完全交给学生来完成。此外,《再塑生命的人》是自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旁批帮助理解。】
示例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批注: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大雾中没有方向指引的航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自己的彷徨和无助,对光明的呼喊的三个感叹号,表达了小海伦对光明的强烈的渴望,为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做铺垫。
五、学习评价
1.自主阅读魏巍《我的老师》、鲁迅《藤野先生》以及孔子教导弟子的经典故事,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2.结合学习的几篇例文,回顾自身学习生活中与老师交往的典型事件,用手账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四课段
落笔:列提纲,撰写文章
核心任务: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带来重大影响的老师,筛选典型事件,刻画老师的形象,彰显教师的独特魅力,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一、学习任务
1.筛选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梳理出他(她)对你影响深远的事件,确定写作对象。
2.运用学习的学写人物故事的方法,根据提纲支架,确定写作思路。
3.写一篇以“我和我的老师”为题的文章。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学习资源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论语>十二章》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上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p54-55)
四、完成任务
(一)回顾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老师,初步梳理筛选确定写作对象,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人物信息
老师姓名 | 外貌 | 品质、特点 | 体现特点的典型事件 | “我”的感受及变化 | 主题 |
【学习提示:在此环节,学生可以罗列出多个老师,根据表格中的填写内容,与同学相互讨论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一个老师作为写作对象。】
(二)分解老师外在特点,选择他(她)最有代表性的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对应了他(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外在特点
观察角度 | 人物特点 | 体现的人物品质 |
人物及身份 | ||
相貌 | ||
衣着 | ||
身材 | ||
标志性动作 | ||
个性化语言 |
(三)概括“我和老师”交往中的典型事件,罗列出来,并说明选择这一事件的理由,可以选一件事,也可以选多件事,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学习任务单三:典型事件
事件 | 事件概括 | 选择理由 |
事件1 | ||
事件2 |
(四)结合前三个学习任务单内容,选择开头结尾的方式,搭建写作框架,完成“学习任务单四”。
学习任务单四:写作框架
开头 | 开门见山式直接点出人物 | |
由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叙述引出 | ||
直接抒情引出 | ||
由某件东西或某种情境引出 | ||
外在特点 | 相貌、衣着、身材、动作、语言 | |
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件 | 事件1 我的变化及对我的影响事件2 我的变化及对我的影响事件3 我的变化及对我的影响 | |
结尾 | 我对他(她)的感情 |
五、学习评价
《我和我的老师》作文评价量表
维度 | 评价内容 | 评价等级 | 评价说明 |
选材立意 | 抓住特点,真实可感 | 5分 | 1. 能抓住老师的外在特点,得1分;2. 抓住外在特点并能体现老师的个性特征及性格品质,得2-3分;3. 能把人物放在事件中,选择真实的典型的事件来体现人物的内在品质,塑造老师形象,展现老师魅力,得4-5分。 |
描写手法 | 用语准确,生动形象 | 5分 | 1. 能抓住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外在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描写,得1-2分;2. 能抓住老师最典型的外在特征,运用修辞、白描等手法具化老师形象,得3-4分;3. 既有对老师的具象描写,又有对“我”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得5分。 |
情感表达 | 感情真挚,精妙表达 | 5分 | 1. 客观陈述事件,缺乏情感,得1分;2. 在叙事、描写中穿插议论或抒情,感情平淡,得2-3分;3.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感情深沉真挚,得4-5分。 |
【单元整体评价】
一、单元设计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编了一组关于“学习生活”的文章。本单元的目标是:通过学习默读,掌握默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保证阅读的完整性,提升阅读速度,并在默读过程中通过简单圈画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通过关注标题、开头、结尾等重点语段,培养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分析特殊位置特殊语段的作用,迅速把握文章结构层次了解大意;通过对三位老师形象的分析,学习把握人物个性化特点和选取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对作者细腻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侧面凸显教师的独特人格魅力,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比较分析作者“彼时的记忆”和“此时的感受”,感知成人与儿童的双重视角,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通过阅读、分析、概括等方法提炼出讲好人物故事的要点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提升写作能力。
“成长之光,师恩难忘”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献礼教师节,学校进行‘我和我的老师’微电影拍摄,面向全校征集故事素材”。这一核心任务聚焦学生写作,与单元写作任务“写人要抓住特点”相对应,将“人”这个宽泛的写作对象确定为“我的老师”,与单元内容相契合,更加聚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初探:读课文,把握情节——品析:品形象,细处寻味——得法:析手法,感知匠心——落笔:搭支架,撰写文章”,在分析、理解、品鉴、评价、概括中提升综合素养。单元设计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三篇文章虽都是写学习生活,但在时代或地域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也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在理解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偏差。因此,老师需要给到比较厚重的铺垫,如私塾学堂、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孔子的教育思想等,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2.《论语》十二章是语录体,没有从人物描写上刻意刻画,也没有典型的事件支撑,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孔子及其弟子的相关故事,从这些分散的语录中读出人物的魅力。
二、测试反馈
(一)必做题
1.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日本留学时的藤野先生,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比较这三篇文章,看看这三位老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从成人后的成就来看,作为学生的鲁迅、海伦·凯勒、曾子、颜回、子夏无疑是优秀的;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来看,作为老师的寿镜吾先生、莎莉文老师和孔子无疑是成功的。请你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和自己的认识谈一谈,师生之间如何构建美好的友谊?
(二)选做题
1.开启自我教育的旅程,做自己生活的老师,《论语》中许许多多话都带给我们智慧的启迪。阅读与搜集《论语》中的名言名句,选择一句作为你的生活格言,并用毛笔书写在宣纸上。优秀书法作品于课上展示交流。
2.启迪和影响我们的人,不一定是学校里的老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也曾带给你“再塑”的影响?请你仿照《再塑生命的人》的开头,写写你和他/她之间的故事。
写作小练笔 |
___________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是____年____月____日,当时我才___________。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