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桥》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ag真人国际官网

【教材分析】

《桥》是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写作要素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本课作为微小说,通过生动的环境描写,巧妙的情节推进及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塑造了“老汉”在山洪爆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鲜活丰满的党员形象。除此之外,本课在语言形式上很有特点,一是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形成了急促紧张的节奏,让人在朗读时无形中产生顿挫紧迫感。二是描写环境时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出了死亡步步紧逼的危机感,为下文人物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在结构上巧设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本课还是一篇极好的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熏陶的素材。这些,我们都可以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适度地渗透给学生。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所以在本课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学生运用已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情节及当时的环境来体会人物形象,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作文要求学生创编故事,虽不至于真的达到小说的要求,但学生第一次接触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读写结合,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一步步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

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无形中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所以在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上我采用从课文形象拓展到现实中的英雄及普通党员,再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文中人物——了解现实人物——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价值观,让语文课所承担的“立德树人”目标落到实处。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评价激励法、引导点拨法、以读代讲法、联系实际法、读写结合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朗读感悟法、勾画批注法、实践练习法等。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

见每课时中。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朗读1-6自然段,体会洪水的肆虐及人们的慌乱。

3.感悟短句及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描写环境、营造氛围中的作用并尝试仿写,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有感情朗读有关段落,体会洪水的肆虐及人们的慌乱。

【教学重点】仿写环境描写。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你知道什么是小说吗?你喜欢读小说吗?你都读过哪些小说呢?

(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大概介绍小说的一般特点。)

师:到底该怎样来读小说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能不能也写出自己的小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这个单元会告诉我们答案。

设计意图】在谈话的轻松氛围中,使孩子初步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二.单元导读

出示“单元导读”,学生自读,找出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入手,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导入课题

出示木桥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座怎样的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发生在这座桥上的感人故事。(师生齐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课题,同时引导学生描述这座桥,为与课末的再次回到课题,对比中感悟文章主旨做好铺垫。

四.预习检测

1.出示本课字词,指明认读。根据预习单有针对性地指导读音及书写,渗透自主学习方法,及时评价激励。

(预设:“揪”的读音、拼音写法及书写。)

设计意图】六年级孩子已具备很强的字词学习能力,所以字词的学习完全可以放在课前预习中,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如果一味放任,势必有些学生懈怠或缺乏兴趣,可以制定相应的小组竞争机制,在课上采用随机点名,正确后为小组加分,尤其偏重后进生,这样有效督促了预习,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评价时,学生自行上黑板在本组标志后加星,不占用课堂时间。

2.检测词语运用,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时点拨,同时渗透学习方法。

多媒体出示:

请在下边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猎豹()着向小鹿()而来,()。受伤的小鹿痛苦地()着,()地拼命往前跑。小鹿似乎已听到了猎豹的(),它快要绝望了。

设计意图】对于词语,不仅要识记,更重要的是运用,这样的检测,促使学生在预习时能够自己弄懂词义,并尝试运用。

3.检测课文内容。

再次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五.读中体会

1.出示阅读提示:

用“—”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温馨提示:可以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高效的阅读方法。

设计意图】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后边的学习中我不断引导孩子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内化学过的语文要素。

1.出示描写环境的句子,引导学生观察。

师:仔细观察这些句子,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匹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设计意图】在观察发现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2.学生汇报

预设一:句子比较短。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重点关注第一句。

(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再把发现带入读中,通过学生互相评价、挑战读,在反复读中感受短句对表现“雨大”这个特点的作用及营造的紧张、危急的氛围。)

预设二:利用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势不可挡”“跳舞”“狞笑”“放肆”“呻吟”等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地朗读,多种形式地朗读,评价挑战读,在读中感悟语言的形象生动及情况的危急。)

预设三:情况越来越危急。

引导学生竖行分组,一组一句读出死亡一步一步逼近的危机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情况的危急,感受语言的形象,而且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4.感受人们的惊慌。

师:在这样紧迫的环境情况下,人们是什么样呢?

(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在朗读评价与挑战读中感悟人们的惊慌失措。)

设计意图】有了前一阶段的学习铺垫,学生完全可以学法迁移,抓住关键词,设身处地地读好描写人们的句子,在读中感悟人们的惊慌,所以在这一部分,不用多花费时间。

5.初步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引导讨论:如果把这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去掉或缩短好不好呢?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环境描写在渲染氛围、做铺垫、推进故事情节上的作用。

六.仿写练习

1.把下面的描写改写成短句,突出紧张的氛围。

那天晚上,没有月光,到处漆黑一片。风猛烈地吹着,带着一声声哨子。突然,有一个黑影从我身旁闪过……

2.用上修辞,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引导学生回忆前两天刮大风时的所见所闻。)

原句:风很大。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以读代写,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运用短句营造紧张氛围,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朗读1-6自然段,积累语言。

2.认真观察生活,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一段100字左右的环境描写。

八.板书设计

12.  桥

(正板)雨      大   (副板)   短句

暴雨    疯狂              比喻

人们    惊慌              夸张

拟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联系上下文情节和当时的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体会环境描写及情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巧设悬念的构思方法。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抓住老汉的神态、语言、动作,联系上下文情节和当时的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体会环境描写及情节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难点】

不简单地为人物“贴标签”,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与人物产生共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

1.播放音频资料(大雨-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生闭眼想象。

2.用积累到的语言,配刚听过的音频朗读或背诵。

设计意图】利用音频强烈的听觉刺激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开课就渲染出紧张的氛围,为人物形象的品读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学生积极积累语言。

二.品读人物形象

过渡语:这么危急的时刻,人们慌作一团,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结果会怎样?这时,谁出现了?

设计意图】教师的过渡语承上启下,渲染气氛,使学生接下来的品读更容易进入情境

1.出示阅读提示: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联系前后情节及当时环境,想一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做上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方法,给足学生时间,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接下来的汇报中再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同时,把人物放在环境与情节中品读,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1.生汇报

(特别说明:该部分要以学定教,教学顺序及教学内容要随着学生的汇报不断调整,注意灵活处理课堂生成。另外,学生体会到的“老汉”形象,让学生书写在黑板上。)

预设一: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舍己为人)

师适时点拨:

a.在危急的时刻,老汉第一个来到桥边,却没有先走,而是等着人们。他为什么不走?他等着干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环境及上下文情节感受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b.抓住“爱戴”这个词,在释义后,以“他为什么受群众爱戴?”(如果学生第一个汇报这个句子)引出后边学习,或以“难怪他受群众爱戴。”(如果学生后边汇报这个句子)串联零散的汇报,使学生更深切地感悟到老汉丰满的形象及党员与群众之间密切的联系。

预设二:“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镇定)

师适时点拨:

a.小说的外貌描写要符合人物性格。

b.抓住“盯”联系下文人们的反应,“为什么老汉一盯,人们就停住了?”依法学生思考,体会老汉的威信、威严。

c.以“他的威信从何而来?”引导学生想象老汉平时为群众都做了什么?进一步感受党员的形象。

预设三: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干练、指挥有方)

师适时点拨:

a.以“这些话能不能删掉那个?”“如果不排成一队会怎们样?”体会老汉的干练和指挥有方。

b.联系后文“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和“冷冷地说”及之后人们的表现,体会党员一心为群众的高尚品质。

c.指导朗读,在生生评价中不断读出读出自己的感悟。

预设四: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不徇私情)

师适时点拨:

a.联系此时的环境,抓住动词“冲”“揪”“吼”及“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表演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同时穿插朗读,在读中深化体会。

b.以“他难道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引导孩子联系下文19、20、21、22自然段对比理解,同时引导孩子补充文章留白:老汉和小伙子在前后两次都会想些什么?设身处地地体会到老汉一心为群众,大公无私的品质。

课件出示:

我会写

父亲从队伍里揪出了儿子:儿子啊,

——————————。

儿子瞪了老汉一眼:父亲啊,

—————————。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

c.在学生对党员的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补充相关资料:配乐介绍孔繁森、南仁东相关事迹。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党员,他们都为群众做了什么?

进一步启发学生:我们少先队就是党员的预备队,我们平时可以做些什么,我们长大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学生在人物品读过程中只是简单地为老汉“贴标签”,我采用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补白、相关资料的适时引入以及表演、有感情朗读等方法,把孩子带入人物内心,深刻理解老汉光辉的形象。同时在价值观教育中我引导孩子从书本到英雄再到身边的平凡党员,最后落到学生自己身上,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三.感受巧设悬念的艺术效果

1.视频播放“白茫茫的世界”生配乐朗读最后一部分,启发学生:哪一句最令你感动?回忆初读课文时,哪一句让你深深震撼?

2.讨论:文章到最后才点出人物关系的好处?

3.指导巧设悬念要做好铺垫。引导孩子寻找文中哪些地方暗示都为结尾。

设计意图】巧设悬念对于学生来说,现阶段还很难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们在课上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受它的艺术效果,对它产生兴趣,继而通过课后的推荐阅读,让学生一步步去接近它,相信,终有一天,学生会巧妙地运用它。

四.理解“桥”的含义

此时此刻,你觉得题目“桥”还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设定引导孩子更进一步感悟文章主题,回归全文主题。

五.初步感受故事创编

1.引导学生总结小说的阅读方法。

2.以读带写,引入故事创编。

课件出示:

阅读材料,说一说你会选择哪个环境和情节来表现“宽容”这个人物形象。

v人物形象:宽容

v环境:  1.寒风刺骨。2.阳光明媚。

v        3.人们纷纷责备小明。

v        4.人们的欢声笑语在车厢里回荡。

v情节:  1.小明不小心把饮料倒在了旁边阿姨

v           身上。

v        2.阿姨把自己的围巾送给了小明。

v描写: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设计意图】通过前边的品读,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环境、情节及细节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以读代写的实施中,考虑到学生第一次创编故事,为降低难度,激发兴趣,我设计了给出材料让学生选择,在选择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环境与情节描写都要为人物形象服务之这一小说创编要旨。人物的细节描写五年级已经接触过,可稍作点拨,留给学生课后完成。

六.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麦琪的礼物》。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读欧.亨利的其他作品,感受巧设悬念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在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感受巧设悬念的艺术魅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铺垫。

2.想象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用上合适的环境及情节完成对“宽容”人物形象的塑造。(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教学,初步尝试创编故事,为单元习作做铺垫。老师要对学生的创编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提高习作指导的针对性。

七.板书设计

12. 桥

主板:   环境

细节      人物形象

情节

副板:学生自主板书概括老汉形象的词语。

设计教师简介:雷蕾,一级语文教师,本科学历,任教于蓝田县北关小学。西安市骨干教师、西安市基础资源应用名师、蓝田县优秀班主任、蓝田县高效课堂领军人物。

《桥》教学反思

湛江市第九小学   吴少琼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这篇课文情节跌岩起伏,扣人心弦,在表达方法上有四个突出特点。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的是读写结合课型,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并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写,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

一、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素养靠语文实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学生反复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段读文,在感知文章语言精炼,句段简短的基础上,通过“读文——概括主要内容——小标题表述”的教学过程,来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情节,理出文章主线“要过桥——过桥——祭奠”。如在解读“老汉像一座山”我指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学生解读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引导学生感受“对老汉有什么话要说吗?”“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让学生带着敬佩之情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我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解读老汉受人拥戴是因为他公正无私,他是领头羊是群众的靠山。再如学习老汉揪出队伍中的小伙子并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时, 在理解老汉品质的基础上,我采用不同方式去引读,如:读出了生气——读出了批评——读出了命令——读出了威严——读出了不容争辩——在一次次反复朗读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感悟。在处理“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这一句话时,我引导孩子由浅入深,慢慢走进人物。首先,让学生观察老汉说了几句话?为什么这么说?去掉最后一句行不行?在分析中学生深刻感悟到了老汉的镇定、经验丰富。

二、回顾全文,渗透学法。

《桥》是一篇精彩的小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在环境描写的烘托下,显得更加生动丰满。在细读品味重点段落之后,我与学生合作整体回读这部分内容:老师读描写洪水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汉和村民表现的句子。这样巧妙的对读,加上老师恰当的肢体语言暗示,学生明白了:洪水越来越猛,情况越来越危急,但是老汉为群众着想的坚定信念始终如一!文章的这一写作特点,我没有脱离文本机械传授,而是在整体回顾故事情节、感悟人物形象过程中,巧妙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中,在悲壮的乐曲伴奏下,我深情领读,把来自自己心底的那种悲与敬传达给学生,引发孩子那也许不存在也许如游丝一样的感动。此时的孩子们,被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着。再次纵观全文,“开头悬疑,结尾释疑”这一写作特色彰显了它的魅力。同时这也是教师的魅力,更是语文的魅力!孩子们倾诉着来自心灵的诉说,这诉说生于心,发于情。我有意识地把写作知识渗透在里面,其实也是间接地进行写作教学。所以,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里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就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慢慢积累起习作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三、读写结合,生发语文能力。

用我手写我心。表达是在需要表达的地方写出心里话。当老汉的人物形象逐渐在每个学生心目中高大起来时,小说情节也达到高潮,此时,小伙子被洪水卷走,老汉张嘴大喊,但并没有喊出也被洪水卷走。此时,老汉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自己的儿子说,利用这个契机,我让同学们进行了写话练习,喊出老汉的心声;当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站在桥边的石碑前,在碑文上写下一段祭奠这对父子的话。这样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说,读说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阅读教学就是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我们教师能够灵活运用教材,充分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初步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句中的短句。

2.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4.初步感知小说的语言简洁、结尾新奇的特点。

  学习重点:

感悟老汉的形象,初步感知小小说表达的特点。

  学习难点:

初步感知小说结尾的特点与表达

一、谈话激趣,初识小说文体

1.同学们课余看过很多小说吧?那么我们来猜猜这些小说中的人物是谁,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来形容一下他(她)的特点。

2.这些人物之所以能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是源于作者的刻化细致入微。小说,根据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大家都习惯把微型小说叫小小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桥》就是一篇小小说。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内容

1.大家已经预习过,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自己先读几遍。

2. 请三位同学一人读一组。

3.大家仔细观察这三组词分别写了什么?

4.谁能根据这三个词语,用简洁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关注环境,领悟表达特色

过渡:(播放视频)故事就发生在那个黎明前的夜晚,村庄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劳累一天的人们早已酣然入睡。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夜空,一声惊雷打破了村庄的宁静,狂风伴着暴雨袭来,洪水从山谷里咆哮而来,渐渐逼近了这座还在睡梦中的小村庄……到底这是一场怎样的暴雨和洪水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描写暴雨、洪水的句子。

(一)整体感受暴雨和洪水

1.你找到了哪个句子?先说第几段,再读句子。老师也把这些句子找了出来。

2.自由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狂 猛 大 如魔 肆虐 可怕 恐怖 势不可当……)

(二)品味写法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才让我们有这种感受的呢?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句子中藏着什么样的语言密码?

(出示三个句子)

语言简洁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指导朗读:

1.观察这三个句子,看谁反应快,哪一个文段中有最简短的句子?

2.两个字就是一句话,谁来读一读,这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大,猛,急,这不是滋润大地的雨,而是毁灭一切的雨。这感觉绝对是像泼。像倒。肯定是 像泼。像倒。读得再有力些像泼。像倒。泼得再快些,倒得再猛些,全班一起读。

4.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这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5.这样的短句在文中比比皆是,全文500多字,有多少个自然段?我们平时写作文四五百字,用多少段?不会超过十段。独词成句,独句成段,是本文最与众不同的表达特色。让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暴雨之大,洪水之猛,情况之危机。

比喻句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再看第二句,有四个分句,咱们换一种方式来读。请三位同学分别读前面三个分句,最后一个分句全班一起读。(生读)

2.这样读满意吗?

3.有没有把洪水咄咄逼人,来势汹汹读出来。问题出在哪儿?(语气太松懈,语速不够快)

4.有资料介绍,制伏一匹受惊的野马需要十个壮汉,现在是一群受惊的野马,阻挡得了吗?这就是——势不可当。怎么读出洪水的来势汹汹,势不可当?声音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为什么?

5.谁来读?评价。师范读,男生读,齐读。

6.这样就把洪水的气势读了出来。

拟人句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第三个语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色,大家自己来发现吧!(拟人句)

2.拟人句还有哪些?(出示)

3.跳舞是一件美好的事,可是洪水跳舞还美好吗?这洪水跳的是什么舞?(死亡之舞)我们仿佛已经闻到了一股死亡的气息。

4.“舔”这个动作我们什么时候才会做?洪水放肆地舔是想干什么?(吃人)

简直就是贪婪的恶魔,要把一切都吞噬掉。

5..和以前的拟人句相比,这些拟人句有什么不一样?

以前的拟人句让人感觉很美好,这些拟人句让人感到恐怖。

孩子们知道这是什么表达特色吗?用美好写洪魔的恐怖,这又是一种表达特色!

能不能读出这种感受呢?自己练一练。

谁来读第一句,用词语点亮朗读。谁来试试?

指导朗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提个建议,在“逼近”这个词前面稍作停顿,大家一起读。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此时此刻洪水舔着人们的腰,你的心情怎样?把这种感觉放进句子里,再读!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生读。老师再教你一招,咱们朗读,不一定都得重读,有时候咱们可以用轻读来强调。把爬字读得轻点长点,试试什么感觉?

此刻,用轻声表达的是对老汉那份担忧,那份牵挂。咱们一起读。(齐读第四句)

6. 我们再齐读描写洪水的句子,关注红色的词语,你又有什么发现?

7.洪水越来越可怕,情况越来越危机。最后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四、品味言行,感悟丰满形象

过渡:洪水肆虐,险象环生。孩子们,这是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也就是什么描写?(板书:环境烘托)思考一下,作者花大量笔墨进行环境描写,仅仅想让我们知道洪水的凶猛、情况的危急吗?(衬托人物形象)

(一)画句子,整体感受形象。

咱们让这些句子回归课文,看看在这样的情况下主要人物老支书的表现是什么?(出示)

汇报:(生读找到的句子)

交流完了吗?老师也找到了这些句子。(出示)

)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一个词。

预设:镇定如山,铁面无私,父爱如山,舍己救人,先人后己,以身作则,无私无畏,舐犊情深,高风亮节,一视同仁……

(三)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化老支书这个形象的呢?

大家已经交流好了,谁来汇报?

预设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抓住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老支书的镇定如山,哪些词语?(站着 不说话 盯着 像一座山)

2.村民的表现有啥不一样?(慌乱)除了乱哄哄还有哪些词描写村民?(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乱哄哄)(出示)

3.这是两组截然不同的词语,我们对比着思考,从这两组词语你能发现什么?(村民——惊慌失措 老汉——镇定如山)左边同学读村民,右边同学读老汉。(相机指导语气)

4.同学们,老师有个疑问,写老汉的镇定为什么还要写村民的慌乱?(通过对比,用村民的惊慌更能衬托老汉的镇定如山。)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来读这两组词。

女生读村民的惊慌失措,语速快、语气急促。男生读老汉的镇定,语速稍慢、语气坚定!

(课件出示: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 在镇定如山的老汉面前,村民终于安静下来。 此时,他们听到了老汉沙哑的喊话,谁来喊?

2.如果我这样写,你有什么发现?

3.三句话三个感叹号,说明老汉说话时语气坚定有力,不容商量,这是命令,大家必须遵守。谁再喊?

4.情况万分危急,死亡在渐渐逼近人们,声音放大拉长让大家都听见!

老汉斩钉截铁,请你:——

老汉不容商量,请你:——

再喊,让所有的村民都听得见,大家一起读——

(课件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预设关注动词:冲,揪,吼。

1.这句有什么描写?(动作、语言、神态

2.写出了老汉的什么品质?(写出了老汉的公平公正,铁面无私)

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冲、揪、吼)

这些动、语言,神态作诠释了老汉的什么情绪?(愤怒)

2. 这时候洪水已经舔着腰了。“揪”力度很大,揪出来意味着什么?老汉知道这是谁吗?那他为什么还要揪出来,并且还凶得像只豹子?

4.在村民和党员之间,老汉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死的危险留给党员。 他用揪出自己的儿子宣告,村民的利益必须第一。

你就是这个一心为村民着想的老支书,请你读。(生读。范读。合作读:师读提示语,生读老汉的话。)

过渡:难道老汉真的这样无情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这句话有什么描写?

前面吼着揪,这里为什么又吼着推?你读出了怎样的老汉?

在儿子和自己之间,老汉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汉(父爱如山)。——请你读。

有一个词说明他用尽了全力——推,父爱如山——请你读!

联系一下当时的环境,这时候,洪水已经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老支书分分秒秒都有可能被洪水吞没,生死关头,他想到的是——儿子,一吼,一推,凝聚了父亲所有的爱。来,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感动。

3. 正当他和小伙子要踏上木桥逃生时,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老汉会喊什么?

出示小练笔,生写,汇报,感受父爱,感受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老汉不仅仅是村长,他也是父亲,他也有至亲至爱的人。)

4.洪水来时,老汉巍然屹立,(读)他像一座山;

指挥村民,老汉公正无私,(读)他像一座山;

生死关头,老汉奋力推子,(读)他像一座山。

渐强连读三遍:“他像一座山。”

5.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人物老汉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越来越饱满。小说的情节也一步步向前推进。

6.让我们再次回眸那一幕幕感人的瞬间,女生读环境,男生读老汉。(出示)

 五、悲情诵读,领略结尾巧妙

    过渡:生活中,像老支书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所以说,小说是虚构的,却有生活的影子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

(课件出示:小说是虚构的,却有生活的影子。)

沉默片刻,音乐响起——

老汉像一座山啊,当洪水肆虐,死亡逼近时,如中流砥柱,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却牺牲了自己和儿子。

师配乐朗读结尾

1.孩子们,当你第一次读这个故事读到这样一个结尾,你有什么感受?

2.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才知道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文章在前面很多地方都可以直接点明,如果这样写(出示)读一读,你想说什么?

作者为什么不在前文中直接点明小伙子就是老汉的儿子?

这样在前文设置悬念,文末揭示真相的结尾就叫“欧.亨利”式结尾。这样的结尾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如泣如诉的结尾。(配乐读)

趣猜结尾,延伸课外阅读

1.结尾新奇是小小说最大的特色,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猜一猜结尾。

2.今天,我们从《桥》走进了小小说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等着你去阅读。比如:《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最后一片叶子》、 《二十年后》,希望你到小说的世界里畅游。

3.无论读任何文学作品,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因为——

(出示)“写什么”人人看得见,“怎么写”对于大多人来说却是个秘密。

让阅读伴随你快乐成长。

七、板书设计:(略)

 

 

             统编教材中的文体意识
              ——以《桥》的教学设计为例

 

《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是小学阶段第一篇小小说。

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不同文体(诗歌、散文、说明文、叙事写人)文章的阅读。

语文教学就要有本体性意识和文体意识,统编教材的编排非常注重教材的工具性即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把握内容,关注小说的文体特点)”。而小说的三要素就是情节、环境、人物。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加之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里等描写,凸显人物的品质。只有让学生关注到这些,才能形成语文素养,才能学会阅读这一类文体的作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于是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划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反复品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体味故事发生的环境之危急、逼仄,时间就是生命,秩序就是希望。

在这样险象环生的情境下,人物的表现至关重要。如果村民们你拥我挤,无人指挥,其结果则是桥毁人亡,全村覆灭。无巧不成书,此时主要人物老汉的出现合理而巧妙,没有老汉的出现,可以说这个故事将会索然寡味,毫无吸引力,中途夭折。而我们认识老汉的品质是从其言行而得,那么教学的第二个关键环节便是让学生找出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的词句,从而水到渠成地认识老汉临危不乱,镇定如山,指挥若定,公而忘私,舐犊情深的优秀品质。

高年级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这一阶段,揣摩并运用表达方法是需要加强的一个训练重点。在划,读,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凝练利落,表达的贴切巧妙,譬如短句的使用,营造紧张恐怖的气氛,与前不同的拟人表现洪水的肆虐疯狂,势不可挡。

小小说之所以吸引众多的读者,在于它巧设悬念,结尾新奇,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孩子们如果能体会到这一点,则会激发他阅读的热情,把课内所学延伸至课外。语文老师要有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做孩子阅读的摆渡人。我想,《桥》这篇课文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所以体会小小说环环相扣,步步设悬,结尾出奇的特点,是不可或缺的课堂教学环节。

总之,阅读教学就是要围绕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扣准年段目标要求,根据课文特点选定主体性教学内容,以主体性教学内容来组织教学,扎实地进行语言训练和阅读能力训练,使学生能够做到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