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
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其诗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诗文
翻译
重点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
借物起兴。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引发作者的联想,为后两句的议论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议论。以小见大,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意思,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
主旨:这首怀古诗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曲折地表现出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
【课内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答案】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3.“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答案】“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诗人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一般议论较抽象,但诗人在议论中用具体形象来点缀,使得表达既委婉含蓄,又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4.诗人咏史抒怀,借“周郎”表达了那两层意思?
【答案】第一层意思: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第二层意思: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5.读完本诗,你得到什么人生启示?
【答案】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的。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握机遇,争取成功。
【真题回顾】
1.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唐朝之前的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a
【解析】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bcd正确, 故选a。
2.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答案】b
【解析】赤壁之战是发生于公元208年,距离杜牧生活的年代有600多年的时间,“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说法有误。
3.杜牧的《赤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作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
b.三、四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既是对周瑜的嘲讽,也是借以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c.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大见小,深刻警策。
d.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是本篇的一大特点。
【答案】c
【解析】“以大见小”分析颠倒,应该是以小见大,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有感于三国时英雄之成败而写下的。
b.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与后文没有太大的联系。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为人们所传诵,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锁住东吴二乔了。
d.诗歌运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答案】b
【解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紧扣“铜雀春深锁二乔”在整首诗的形象性和感情方面的作用,对比分析替换后表达效果的欠缺之处。
【对比探究】
1.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请概括两首诗的内容。
【答案】甲诗借古物来表达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乙诗针对项羽兵败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 。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这两首都是杜牧的咏史诗,【甲】诗慨叹赤壁之战,【乙】诗追怀项羽,批判他的顽固。
(2)甲、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乙诗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之情,同时暗含讽刺之意。
【解析】杜牧的咏史诗都不仅仅是评论古代事迹,或多或少融入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针砭时事、借古讽今等。
2.
【甲】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
【答案】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解析】杜诗中的三四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教训。字面上是讲二乔,实际上是说这一战争关系到东吴的安危,幸而成功,否则家国难保。而胡诗则是称颂周瑜巧用火攻大破敌人的智慧。
(2)杜牧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胡曾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解析】注意辨别 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态度有何不同,读出言外之意来。同时,还要注意诗人吟咏的角度和侧重点,写了些什么,没写什么。切忌由于自己熟悉这段历史,就忽略诗 人是从哪方面,持何种态度来吟咏。